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著作标志着人类社会哪一伟大思想的诞生?其诞生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朱德***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请阐明理由。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式的道路具体是何种道路?
材料三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材料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著作标志着人类社会哪一伟大思想的诞生?其诞生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
●一种意见是:“朱德***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另一种意见是:“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你认为哪种意见正确?请阐明理由。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式的道路具体是何种道路?
材料三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材料四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这一理论的精髓是什么?
2.单选题- (共30题)
2.
以下关于罗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B.公民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
C.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
D.《民法大全》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第一部成文法 |
5.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 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C. 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 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A. 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 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C. 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 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7.
关于依法治国,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国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1954年 |
B.1958年 |
C.1978年 |
D.1982年 |
8.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殖民国家力量削弱和新中国的建立 |
B.中国外交政策的逐渐成熟 |
C.改革开放的实行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
D.中国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 |
9.
下面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1972、1979年对应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 |
B.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亚非会议 |
C.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
D.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建交 |
12.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办法”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十月革命 |
15.
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城市卡里库特。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A.该船队是首次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 |
B.该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
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 |
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③武装侵略
④工业革命的推动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②人口和资本的流动
③武装侵略
④工业革命的推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
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继昌隆缫丝厂是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的骄傲 |
B.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法令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
C.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
19.
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臣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竟,即败亡绝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A.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
B.学习西方的变法革命 |
C.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
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身 |
20.
李鸿章认为:“然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汉阳铁厂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创办京师同文馆 |
22.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23.
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倡导天赋人权
④提出三权分立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倡导天赋人权
④提出三权分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28.
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时期,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
B.***思想成熟、确立“依法治国”方针 |
C.***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
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
29.
“由于西方国家被证明是顽固不化的,孙中山和国民党便转向俄国。他们宣称,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是世界范围的同一个解放运动的两个方面。”为此,孙中山
A.提出三民主义 |
B.发动辛亥革命 |
C.提出三大政策 |
D.领导北伐战争 |
30.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文中[][][]应该是针对我国那项科技( )
A.爆炸原子弹 |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C.试爆了氢弹 | D.建成了核电站 |
31.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
B.中共十四大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