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为什么要去海外探险?(2分)
(2)沿着图中哪一船队开辟的航线可以一览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风光?(2分)
(3)15—17世纪,欧洲冒险家在海外探险中必须携带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2分)
A.纸张 | B.活字印刷 | C.火药 | D.指南针 |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材料二:“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如图



图1 黑船事件 图2 义务教育 图3日军攻占旅顺威海卫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哪一场改革?(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改革后,俄国农民依旧贫困。(2分)
(3)材料三中的图1、图2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场改革?(2分)
(4)材料三中的图3反映的是日本在改革后发动了对中国的哪场侵略战争呢? (2分)
(5)请你说说材料三中,尤其是图3的事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点燃这个“ 火药桶”的“ 火星”是( )(2分)
A.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 |
B.萨拉热窝事件 |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
D.三国同盟的形成 |

(3)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是非正义的掠夺战争。请你举例说明一战的性质。(2分)
(4)一战历时4年零3个月,最后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参加一战的共有30多个国家,战火燃遍了欧亚非三大洲,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请你以一战为例设计一句宣传标语,呼吁人们珍惜和平,远离战争。(2分)
(5)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以一战的爆发为例说明理由。(提示:从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来分析和阐述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3分)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25题)
A.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 | B.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 |
C.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D.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
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根本决定”应是(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康熙)二十三年的首次南巡实为东巡,起因于清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致祭泰山象征着天命所归,颂清功业,接续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之治统,致祭孔子则表明接续了儒家的道统,同时也表明了治统所归。进一步证明清朝统治的政治合法性。
——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二:康熙帝5岁开始学经。康熙八年,除掉鳌拜以后即令臣子开办经筵与日讲,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至康熙二十五年结束,历时17年。儒家学说对康熙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 | 治国理念 | 政治行为 |
① | “故治理之方,不可不审也。其要在仁义而已矣。” “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 | 奖励垦荒、减免钱粮、赈灾济贫、军漕屯田、兴修水利、“更名田” |
王道大一统 | “朕为天下一统之主,务使四海之内,人民成获其所,一享太平。” | ② |
礼仪纲常 |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 | 康熙九年十一月,礼部奉命颁布《圣谕十六条》内容为:“敦孝涕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 |
——以上据赵秉忠《康熙与儒家学说》整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康熙)二十三年的首次南巡实为东巡,起因于清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致祭泰山象征着天命所归,颂清功业,接续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之治统,致祭孔子则表明接续了儒家的道统,同时也表明了治统所归。进一步证明清朝统治的政治合法性。
——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二:康熙帝5岁开始学经。康熙八年,除掉鳌拜以后即令臣子开办经筵与日讲,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至康熙二十五年结束,历时17年。儒家学说对康熙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 | 治国理念 | 政治行为 |
① | “故治理之方,不可不审也。其要在仁义而已矣。” “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 | 奖励垦荒、减免钱粮、赈灾济贫、军漕屯田、兴修水利、“更名田” |
王道大一统 | “朕为天下一统之主,务使四海之内,人民成获其所,一享太平。” | ② |
礼仪纲常 |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 | 康熙九年十一月,礼部奉命颁布《圣谕十六条》内容为:“敦孝涕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 |
——以上据赵秉忠《康熙与儒家学说》整理
A.法国大革命 | B.巴黎公社 |
C.俄国十月革命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
A.欧洲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 | B.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
C.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 | D.西班牙和葡萄牙贩卖黑奴 |
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
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
A.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大国是德、法、俄三国 |
B.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是巴尔干地区 |
C.美德的崛起迫使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组成“三国协约” |
D.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组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

A.骂教皇是“两足禽兽” | B.主张以人权反对神权 |
C.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 | D.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
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反战和平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它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教义之中,“荣耀归于上帝,和平属于世人。”战争没有正义与不正义的区分,一切战争都应该遭到反对和否弃。20世纪40年代末,受到人们对二战的痛苦记忆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渴望的直接影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开展和平签名运动,发布和平宣言等来进行反战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的步步卷入和不断升级,人员伤亡数字的持续上升,以及民众对越南战争正义性的怀疑,引起了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强烈不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但是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刚性特征以及民主政治过程的内生属性,其实际效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决定了这场以反战和平运动为斗争主体的和平的革命仅仅是一场作用有限的革命,它难以将永久实现世界和平的终极目标推向深入。
——摘编自刘宏松《当代反战和平运动浅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