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2019届九年级第九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989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5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同答问題:

(1)请从大事年表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通过设计示意图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探索(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出现的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关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你有何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强调指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2017年春意盎然的时节,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人评价:雄安新区是点,整个京津冀地区是面,以点带面,可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这对于解决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国青年报》

(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仔细观察图一、二,二者共同的优势是什么?有人说:“珠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说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说“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三,中央开发开放浦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浦东开发的成功对设立雄安新区有何指导意义?
(3)综上材料和探究,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着怎样的方法和原则?
3.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75年发现的湖北睡虎地秦律竹简,包括《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秦朝法律主要内容。秦律对不敬皇帝罪、诽谤与妖言罪、盗窃罪等各种罪行都有明确处罚条款;《秦律》还确立了皇帝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官吏管理制度,对各级司法机关和诉讼形式也进行了规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主要内容属于行政法规,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相应的处罚;同时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和安分守命。它总结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为调节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对后世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1)根据上述材料内容,比较《秦律》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有何相同之处?
(2)《秦律》的颁布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哪家思想的影响?请再一部世界古代史中的重要法律。
(3)通过以上学习,你对人类的法制史有了怎样的认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提供了世界上2/3的工业产品和近3/4的世界贸易,以及几乎所有的资本输出。到1914年欧洲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和世界的银行家。欧洲的产品、资本和技术的大量输出,使全球的经济生活空前统一。

材料二 1914年秋,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大战的厮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爵士就曾沮丧地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

材料三 这场战争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果,是它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完全被战火所摧毁,被新的国际格局取而代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欧洲灯光正在熄灭”的原因是什么?其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根据材料三,欧洲衰落的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欧洲是怎样吸取历史教训的?
5.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2.选择题(共18题)

6.
“厚重”是国人对河南悠久历史的高度浓缩,仅从文字、文学、艺术方面就可以洞悉中华文明发源地的那种浓浓情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是今天汉字的源泉B.杜甫是隋唐时期诗歌繁荣的代表
C.《清明上河图》是古代艺术的经典作品,反映了隋唐时期商业的繁盛D.河南是豫剧的故乡
7.
“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8.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B.创办新式海陆军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D.派遣留学生出国
9.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属于“伦理”的觉悟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C.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D.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10.
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北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段电讯描述的军事行动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11.
观察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D.提倡国货
12.
有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79年,是主权维护型外交阶段;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是经济发展型外交阶段;现在开始步入的新阶段是大国责任型外交阶段。下列属于第二阶段的外交活动是(    )
A.中日建交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了(   )
A.原子弹B.人造地球卫星C.长征运载火箭D.氢弹
14.
在三千里的广阔战场上,中国军人威风八面,用手榴弹加步枪的主战装备,创造了战场奇迹,创造了一个经济、技术落后的国家打败一个经济、技术发达国家集团的奇迹。材料中的这一“奇迹”(   )
A.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D.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5.
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许多教师私人办的大学,巴黎的教师们自发组织了教师行会,开创“教授治校”的先河,这一时期大学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欧城市复兴,工商业迅速发展B.社会经济日益复杂,增强了人们对知识的渴求
C.封建统治者和教会对教育的支持D.学校实行自治制度,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束缚
16.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始说更多地成为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指的是(   )
A.达尔文的进化论B.牛顿力学C.启蒙思想D.爱因斯坦相对论
17.
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俄国在(与英、法等国交战的)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等资料。该学习主题可能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在亚洲的确立B.殖民侵略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D.世界市场的形成
18.
“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
A.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B.促使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C.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造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9.
1688年,一群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权利法案》的颁布B.美国独立战争
C.拿破仑第一帝国的建立D.“光荣革命”
20.
拿破仑曾说过:“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材料表明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   )
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B.击败反法同盟
C.颁布《拿破仑法典》D.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21.
当有人问罗斯福总统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根据什么思想来建立时,总统回答:“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来说却是极佳的美味。”罗斯福总统认为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的意义是(   )
A.扩大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B.重振了战胜经济危机的信心
C.政府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通过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22.
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水平,战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的成立D.欧盟成立,欧洲经济崛起
23.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一个新的理论和信仰开始升起,这是一个建立在丛林原则上的信仰。信仰提倡的是强者对弱者的“自由竞争”,是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强者对弱者的掠夺。这一论述揭示了(   )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C.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D.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