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2题)
2.综合题- (共2题)
3.
读图说史(7分)

阅读上面三幅图后,回答问题
(1)图1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它的动力是什么?人们利用这一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
(2)图2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的碳丝灯泡。爱迪生正式注册的发明有1300多种,他被誉为什么?写出这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两项交通工具。(3分)
(3)图3是我国第三次科技革命航天领域中发明的哪项重大科技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阅读上面三幅图后,回答问题
(1)图1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交通工具。它的动力是什么?人们利用这一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2分)
(2)图2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的碳丝灯泡。爱迪生正式注册的发明有1300多种,他被誉为什么?写出这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两项交通工具。(3分)
(3)图3是我国第三次科技革命航天领域中发明的哪项重大科技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二战中的哪场战役?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哪场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材料三叙述的美苏同仇敌忾成为盟友的标志是什么?他们变成势均力敌的仇者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材料一、1916年2-7月,德军向法国不断发起猛烈进攻,一排排重型炮弹落在法国阵地上,屯时硝烟弥漫、气浪冲天。德军炮火摧毁了战壕,烧光了森林,消平了山头……此战役造成双方共70多万人的伤亡。
材料二、1944年,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向德军发动了猛烈攻击。盟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顽强抵抗,登上了欧洲大陆,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了解放。
材料三、美苏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他们曾经一度成为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请写出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一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其海外殖民地中的中国山东权益,由哪个国家继承了?(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二战中的哪场战役?标志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事件是什么?哪场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材料三叙述的美苏同仇敌忾成为盟友的标志是什么?他们变成势均力敌的仇者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选择题- (共13题)
6.
“满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内容出自
A.《北京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歌曲。以下是长征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重兵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④⑥③⑤ | B.①②⑤③④⑥ |
C.②①④⑥⑤③ | D.①③④②⑥⑤ |
12.
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面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
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
D.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
13.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其中,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起了失去作用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 | B.法国大革命 |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D.美国南北战争 |
15.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克服经济危机的措施,史称“罗斯福新政”。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2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