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话剧,是一场场破旧立新的嬗变,也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阅读材料,完成题后相关要求。
第一篇章(改革先驱篇)
材料一

(1)战国时期,商鞅在国君 的支持下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分)当时,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最终确立了什么制度?(1分)图二中人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效仿英日,力求在中国建立哪种政治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1分)图三中人物当政期间,通过改革使国家达到全盛。当时该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1分)
第二篇章(大国新政篇)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8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又一次打败列强,取得二战胜利,然后又和美国平起平坐。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前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局面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分)加速了该事件发生的改革是哪个?(1分)
材料三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一说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1分)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哪一项?(1分)
第三篇章(辉煌成就篇)
材料四 表一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表二 1978—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4)根据上面两幅图表,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的苏俄(联)和197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什么趋势?(1分)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2分)
第四篇章(改革反思篇)
19世纪60年代起,在世界近代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5)19世纪最后30年,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这两次改革中为发展经济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1分)俄、日改革取得了成功,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请说出其共同的局限性有哪些?(2分)
第一篇章(改革先驱篇)
材料一

(1)战国时期,商鞅在国君 的支持下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分)当时,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各国经过变法最终确立了什么制度?(1分)图二中人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效仿英日,力求在中国建立哪种政治体制的资本主义国家?(1分)图三中人物当政期间,通过改革使国家达到全盛。当时该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1分)
第二篇章(大国新政篇)
材料二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8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前苏联时期,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又一次打败列强,取得二战胜利,然后又和美国平起平坐。
——冯绍雷《普京和俄国政治》
(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前苏联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局面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分)加速了该事件发生的改革是哪个?(1分)
材料三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说一说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1分)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哪一项?(1分)
第三篇章(辉煌成就篇)
材料四 表一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表二 1978—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 1978年 | 2007年 | 实际增长 | |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45 | 24.95万 | 年均9.8% | |
城乡 居民 收入 | 城镇人均(元) | 343 | 13786 | 6.5倍 |
农民人均(元) | 134 | 4140 | 6.3倍 | |
农村贫困人口 | 2.5亿 | 1400多万 | |
(4)根据上面两幅图表,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的苏俄(联)和1978年以后的中国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什么趋势?(1分)该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2分)
第四篇章(改革反思篇)
19世纪60年代起,在世界近代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5)19世纪最后30年,中日两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这两次改革中为发展经济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1分)俄、日改革取得了成功,但也遗留了许多问题,请说出其共同的局限性有哪些?(2分)
2.
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科技革命,诞生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请将图中A、B、C、D四处填空填充完整,并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6分)
(2)有人说:“前两次科技革命给西方带来的是财富,给东方带来的却是灾难。”哪些国家率先在前两次科技革命中获得了财富(举出两例)?在中国,与图中F、G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图中E、H两处成果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4)历史上中国错失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新中国成立后,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科技飞速发展。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认识?(1分)

(1)从18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三次科技革命,诞生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请将图中A、B、C、D四处填空填充完整,并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6分)
(2)有人说:“前两次科技革命给西方带来的是财富,给东方带来的却是灾难。”哪些国家率先在前两次科技革命中获得了财富(举出两例)?在中国,与图中F、G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分别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图中E、H两处成果是哪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4)历史上中国错失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新中国成立后,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科技飞速发展。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认识?(1分)
2.选择题- (共26题)
3.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近代第一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①中国近代第一不平等条约
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
⑤蒋家王朝覆灭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4.
“中国的近代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个“重大转变”是由于()
A.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
B.《南京条约》签订 |
C.《辛丑条约》签订 |
D.“七七事变”爆发 |
5.
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 ‘九·一八’的炮声看做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雄事迹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
B.关天培虎门激战 |
C.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
D.杨靖宇抗日壮烈牺牲 |
6.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
7.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下列口号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 变法维新 ③“民主和科学” ④ 民主共和
①“自强”、“求富” ② 变法维新 ③“民主和科学” ④ 民主共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③④① | D.①②③④ |
8.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足迹,有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依次选择上海、南昌、延安、深圳的理由是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③④①② |
D.①③④② |
9.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的“全国性的胜利”是指()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B.蒋介石宣布实行全民族抗战 |
C.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D.国共第二次合作最终实现 |
10.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
②***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
②***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分裂,统治力量薄弱 |
B.群众性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
C.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
14.
2015年是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盘点成就我们豪情满怀。下列成就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是(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青藏铁路通车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青藏铁路通车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15.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制度
①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制度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④①③② | D.②①③④ |
16.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下表中1957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人均数量(单位:千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 间 | 1949年 | 1957年 | 1960年 | 1962年 | 1970年 |
人均数量 | 202 | 263 | 212 | 228 | 289 |
A.三大改造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一五计划 |
17.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农村改革是指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
18.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
D.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19.
2014年中美关系低开高走取得历史性进展,奥巴马也成为最有中国缘的美国总统之一。中美建交源于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的最高峰,这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美国的冷战政策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美国的冷战政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它们的重要文明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代中国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代中国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
A.①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 B.②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
C.③分封制度和24节气 | D.④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
21.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对世界历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实践,所依据的理论源来自下列哪一部历史文献
A.《权利法案》 |
B.《人权宣言》 |
C.《独立宣言》 |
D.《共产党宣言》 |
22.
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战败国的待遇,任人宰割。战后召开的历次会议所签订的条约与中国有关的是()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北大西洋公约》 ④《九国公约》
①《凡尔赛和约》 ②《四国条约》 ③《北大西洋公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3.
有人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说法不能印证以上结论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
B.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
C.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日本的崛起,形成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挑战 |
24.
在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再度将目光投向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他上台后留下了很多违反人类道德和国际准则的劣迹。下面举出的各项活动中不属于希特勒的是()
A.制造国会纵火案 |
B.疯狂扩军备战 |
C.对犹太人进行种族屠杀 |
D.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 |
25.
下图内容反映日本在1950年以后出现国力发展上升势头,其原因是

①对外战争掠夺财富 ②美国的扶植 ③注重科技教育 ④争取欧洲援助。
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①对外战争掠夺财富 ②美国的扶植 ③注重科技教育 ④争取欧洲援助。
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