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昆山九年级下期第二次调研(二模)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97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10/21

1.判断题(共3题)

1.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风俗画是两宋时期绘画的一个特色,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朝的写意花鸟画,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扬州八怪”是明朝杰出的代表。
2.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927年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的领导人欧仁·鲍狄埃是《国际歌》的词作者。

2.综合题(共3题)

4.
中国对外交往经历了古代的朝贡外交和近代的屈辱外交,而现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和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05—1433年,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西洋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岳麓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发展的总趋势如何?请列举一例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70年代外交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1分)
5.
华盛顿、拿破仑和孙中山分别是美国、法国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伟大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材料三 这是一位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的……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他在那个时代中的非凡表现,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四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l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评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一中华盛顿被视为“战争第一人”的原因。(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
(3)据材料三指出拿破仑为什么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1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作者的“感谢”和“欢乐”的不同原因?综合材料三、四,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3分)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中三幅图片的发明分别推动人类进入什么时代?有人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请根据图二的作用概括说明。(4分)
材料二 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第三次是l957—l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
——引自《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年)》
(2)你认为中国错失这三次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任选一次作答)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由此可以吸取哪些教训?(2分)

3.选择题(共13题)

7.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明清时期
A.民族融合的加强B.中外友好交往
C.君主集权的加强D.思想控制的加强
8.
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   )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
B.1860 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9.
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11.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于2012年3月22日在与中共中央******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由分离到统一、再到分离的过程。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史实有(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辛丑条约》的签订
③渡江战役的胜利
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它的历史作用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成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3.
下图为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D.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15.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B.大力发展教育
C.提倡文明开化
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16.
1858年,美国总统林肯在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这句话体现了美国内战前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
A.原料产地与市场问题
B.关税问题
C.黑人奴隶制存废问题
D.政府职责问题
17.
分析下表提供的数据,指出英国工人阶级发起宪章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人的待遇很差
B.工人需要改善劳动条件
C.工人需要提高政治地位
D.这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18.
下列学术观点或言论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①“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②“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③“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A.①牛顿 ②爱因斯坦 ③达尔文B.①爱因斯坦 ②牛顿 ③达尔文
C.①达尔文 ②爱因斯坦 ③牛顿D.①牛顿 ②达尔文 ③爱因斯坦
19.
下图漫画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

4.单选题(共2题)

20.
如果我们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A. 国民革命
B. 红军长征
C. 战略大决战
D. 渡江战役
21.
“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双重优势。”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区域范围大小
B.实施目的不同
C.社会制度差异
D.时间期限长短

5.填空题(共2题)

22.
1662年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839 年 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23.
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 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单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