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盐城市建湖县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970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10/28

1.综合题(共3题)

1.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民主、法治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是对古代哪个国家民主制的叙述?由材料概括该国民主制的特点。(2分)
(2)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战争。(3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打开闸门的?(2分)
2.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所在地的纪念碑前。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他之前已经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关国家强烈反对。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强烈抨击和严厉谴责。
材料四 二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名称,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活动是为了庆祝诺曼底登陆70周年。诺曼底登陆对二战胜利有何重要意义?据此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韩、朝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三中,面对侵略罪行,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3.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促进本国迅速发展,抓不住就会落后挨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英)阿诺德·J·汤因比

材料二 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世界历史纪录片演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种打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又采取了怎样措施来迎接这一机遇?
(4)材料四中面对全球化的机遇,中国应如何应对,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合理化建议。

2.选择题(共14题)

4.
他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又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词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境界。他是( )
A.辛弃疾B.张择端C.李清照D.苏轼
5.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材料中“界碑”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中国迈进了资本主义社会
D.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6.
1940年10月10日,戴着下列臂章的两支共产党部队在江苏省盐城、东台之间的白驹狮子口会师。他们是( )

①太平军   ②义和团   ③新四军   ④八路军  ⑤志愿军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⑤
7.
1895年,张謇代张之洞起草《条陈立国自强疏》,提出“富国强民之根本在于工”.当时,与张謇这种思想主张一致的社会思潮是(  )
A.自强求富B.变法维新C.实业救国D.抗日救亡
8.
下列反映“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图片中,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变革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改革开放”的成效之一是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令中国大陆向世界开放,大幅度提高了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上的形象,使中国大陆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提出这一决策的会议是(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
2015年2月27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揭晓,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入选。下列人物与于敏在相同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11.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
A.维护该国的种姓制度B.保障奴隶与奴隶主权利的平等
C.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
12.
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开始时间:18世纪
B.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C.核心主张:民主共和
D.实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13.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蒸汽机B.电动机C.计算机D.进化论
14.
一种观点认为南北战争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
A.南北战争使美国确立了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B.南北战争维护了联邦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C.南北战争为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D.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消除了种族歧视
15.
下列事件改变了俄国(或苏联)社会性质的有( )
①1861年改革  ②十月革命  ③苏联建立  ④苏联解体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
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分别游历了德国、美国、中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一个是( )
A.德国对英法宣战,一战爆发
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D.侵华战争受到日本国内好战势力的支持
17.
罗斯福总统在“二战”中的一次演讲中说:“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被罗斯福喻为彩虹的最可能是( )
A.WTO组织B.反法西斯联盟
C.华沙条约组织D.欧洲联盟

3.填空题(共1题)

18.
“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的力平衡时(Fnet=0),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提出这一观点的科学家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