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961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2

1.综合题(共2题)

1.
“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准备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表解历史
历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观点、目标
主题词
洋务运动
A
师夷长技以自强
开近代探索之先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等
B
圆救忘图存之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D
陈独秀
民主、科学
开思想解放之门
 
(2)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读图释史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历史事件的对欧洲的影响。图2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文汇历史
材料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4)举例说明材料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
2.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选择题(共9题)

3.
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年间
B.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
C.活字印刷术形成于唐朝
D.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4.
(题文)它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梦想,它是
A.中国人民大学
B.清华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5.
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给谈生意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
D.镜头四: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
6.
(题文)《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开始对中国直接进行经济掠夺,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批爱国商人、官僚和地主,他是科举考试的状元,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创办了大声纱厂,他是
A.詹天佑B.张謇
C.张之洞D.邓世昌
7.
下图是小明制作的一张卡片,请你帮他完成,其空缺部分应是( )
时间:1951年
事件: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时间:1951年
事件: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A.南京解放B.北平和平解放
C.天津解放D.西藏和平解放
8.
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仔细观察下图,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 )
A.关税问题
B.国内市场问题
C.生产原料问题
D.奴隶制存废问题
9.
下表是1913年英德美法四国的实力对比表。据此表实力对比分析推断,这将导致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A.英国成为殖民大帝国
B.美国成为经济大国
C.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10.
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谁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习惯,延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时间
A.爱迪生B.牛顿C.瓦特D.爱因斯坦
11.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B.美国经济滞胀
C.中国的崛起D.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