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2题)
4.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概念的函》,要求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的字样,全部改为“十四年抗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而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摘自百度网
(1)材料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事件?依据材料陈述这一观点的理由。
材料二:

(2)材料二国共双方发表通电与哪一事件的爆发有关?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材料三: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级和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新发展?
材料四: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4)依据材料归纳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抗战所持的观点。
材料五: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要强调反映局部抗战期间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5)材料认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6)你校要举行一场宣传“十四年抗战”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出谋划策,为学校设计一项活动。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部分爱国官兵和各阶层群众,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相继组成各种名目的抗日义勇军,抗击侵略者。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在白山黑水间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从而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摘自百度网
(1)材料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一事件?依据材料陈述这一观点的理由。
材料二:

(2)材料二国共双方发表通电与哪一事件的爆发有关?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共识?
材料三: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 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级和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新发展?
材料四: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4)依据材料归纳作者对中国人民的抗战所持的观点。
材料五: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要强调反映局部抗战期间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朱汉国《试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意义》
(5)材料认为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6)你校要举行一场宣传“十四年抗战”的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出谋划策,为学校设计一项活动。
5.
人类文明在传承与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发现了以人为本、勇于追求、乐观向上的精神;又从《圣经》里找到了早期基督教的理想:人们不分种族、无论贵贱,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张跃发主编《近代文明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不得摘录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材料二中“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的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发现了以人为本、勇于追求、乐观向上的精神;又从《圣经》里找到了早期基督教的理想:人们不分种族、无论贵贱,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张跃发主编《近代文明史》
(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不得摘录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关系。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材料二中“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的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
3.选择题- (共10题)
6.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最早出现火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最早出现火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7.
鸦片战争期间,青州旗兵血战镇江,抗击英军,镇江人民建忠烈祠,彰其忠勇,其“忠勇”精神可表达为( )
A.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B.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
C.舍生千里赴国难,取义何曾惜自身 |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8.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列强通过侵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上述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瑗珲条约》 |
9.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
10.
“1915—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之沉闷、彷徨,已到了足以压垮人的地步……《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认为解决当时中国的政治不能只靠政治,要靠文艺、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材料中《新青年》发展出“一条新路”指的是 ( )
A.自强、求富 | B.民主共和 | C.民主、科学 | D.师夷长技以制夷 |
12.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清党”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迫害的达31万多人,以上史实不能说明( )
A.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 B.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
C.南京国民政府围剿红军,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 |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 |
14.
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是( )
A.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 |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
C.北约集团与华约集团 | D.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 |
15.
1933年3月,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典礼上说“在此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上任后为“实现他们的愿望”实施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科技立国”政策 |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