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北省广水市应办中心中学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954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8/29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学界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是汉朝,一是在宋朝。明清时期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材料二 科南特将科学定义为“通过实验和观察发展起来并引起进一步的实验和观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系统”。
直到近代以前,发展的趋势始终是朝着分离——朝着思想家与劳动者相分离的方向进行。西方的伟大成就就是使这两者联合起来。知道实际知识与了解潜在原因的结合,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1622年,英国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鼓励并协调全国各专业的成果,以搜集可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各种资料。
材料三   ……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了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14——17世纪西欧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19世纪的科学研究“启发”了哪些“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按:站在世界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呼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可以断言,下一世纪我们要为这努力的仍将是实现近代化的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事同一个概念。……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林则徐时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制夷”是目的,华夷是根本对立的。到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中学与西学已可以平等相处。再到胡适的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
材料二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1861年至今,34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21年的改革,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 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张之洞时代的“中体西用”和“再到胡适的时代……国人已经全面拥抱西方”分别指什么?
(2)近代化经历了三次飞跃,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制度层面到思想层面的具体实践活动。
(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中国的哪些行动和决策,深刻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在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紧跟经济全球化潮流。
3.
综合探究:
(1)翻开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世界上先后出现过后来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请举出两个例子。
(2)这些国家各能够成功的相同点是什么?
(3)当前我们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应该怎样抓住机遇,减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2.选择题(共6题)

4.
下列有关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对华北的进犯
B.都是正面战场的典型战役
C.都是九一八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D.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抗战
5.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创新的是
A.“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三大改造的完成
6.
2010年经济特区走过30周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7.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反复性中,可以得出的重要启示是
A.资产阶级的革命条件不成熟
B.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革命
C.封建势力不如资本主义势力强大
D.新旧社会制度的更迭需要经过长期斗争
9.
历史专题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管仲、商鞅、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的画像,那么这节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
A.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B.科技改变生活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D.战争与和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