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在四大发明方面的成就。
材料二 西方近代科学一经产生,就以其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造,驱动全社会的近代化不断深化。但在中国,尽管在明清之际西方近代科技就已传入,却没有能够产生其在西方社会所发挥的作用。
——《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及历史影响》
(2)西方近代科学引发了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指出,明清时期的哪些因素阻碍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发挥作用?
材料三 “互联网+”是当今热门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促生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改变。
(3)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次革命的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根据材料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宋元时期在四大发明方面的成就。
材料二 西方近代科学一经产生,就以其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造,驱动全社会的近代化不断深化。但在中国,尽管在明清之际西方近代科技就已传入,却没有能够产生其在西方社会所发挥的作用。
——《论明清之际士人群体对西方科技的态度及历史影响》
(2)西方近代科学引发了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指出,明清时期的哪些因素阻碍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发挥作用?
材料三 “互联网+”是当今热门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促生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改变。
(3)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这次革命的核心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积极影响。
2.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
材料二 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军机处位于乾清门西,军机大臣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只是跪着“听旨”,然后照皇帝的心意拟成条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下发。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1)材料一所说的“制度”是由谁创立的?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明太祖推行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5)材料一到材料四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
材料二 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军机处位于乾清门西,军机大臣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只是跪着“听旨”,然后照皇帝的心意拟成条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下发。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1)材料一所说的“制度”是由谁创立的?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明太祖推行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5)材料一到材料四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管理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管理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4.
各民族、各地区生生不息的文明在不断冲撞与融合中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请你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古老文明的繁荣】
(1)以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两颗璀璨的明珠。请你列举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近代文明的冲撞】
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冲撞的典型案例。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对比。
(2)请你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
(3)请简要评价“殖民掠夺”在英国成为工业强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现代文明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孔子学院积极的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但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输入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正在不断流失……
(4)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文明的民族特色?
【古老文明的繁荣】
(1)以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是世界古老文明中两颗璀璨的明珠。请你列举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
【近代文明的冲撞】
鸦片战争是近代东西方文明冲撞的典型案例。下表是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社会状况的对比。
国家 | 政治方面 | 经济方面 | 思想文化方面 | 对外政策方面 |
中国清朝 | 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 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 (①)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
英国 | 《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 | (②),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发展 | 文艺复兴,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 殖民扩张和掠夺…… |
(2)请你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
(3)请简要评价“殖民掠夺”在英国成为工业强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现代文明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世界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孔子学院积极的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但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节日的输入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淡化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中华民族的特色文明正在不断流失……
(4)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文明的民族特色?
5.
王朝更替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

(4)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图1、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它在中央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2)根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唐王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
材料三“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明史专家吴晗《朱元璋》
(3)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四

(4)清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统治。清王朝采取了许多措施。图1、图2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秦到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6.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提及的清朝驻藏机构是哪位皇帝创设的?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2)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
材料三 1861年2月4日,美国南部诸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政权,定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3月1日,又通过了永久宪法。
——据李龙、魏腊云《<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反脱离联邦法>的比较研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此,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提及的清朝驻藏机构是哪位皇帝创设的?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2)材料二中,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依据。
材料三 1861年2月4日,美国南部诸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政权,定名为“美利坚诸州同盟”。3月1日,又通过了永久宪法。
——据李龙、魏腊云《<中国反分裂国家法>与美国<反脱离联邦法>的比较研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此,美国联邦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2.判断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5题)
8.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