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西南昌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898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9/26

1.综合题(共5题)

1.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松赞率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2)元政府在中央设立什么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2分)
材料三 如图

金奔巴瓶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个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4)依据所学的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到什么结论?(2分)
2.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物是北宋词人 。(2分)
(2)这首词是他的代表作《 》(2分)
(3)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他的词具有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2分)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位记者在上海世博园区采访时,发现许多包含中国文化和元素的外国展馆、展品随处可见。让我们来解答记者的提问:
⑴进入日本馆,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一系列反映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展示。鉴真东渡时是唐朝哪位皇帝?唐朝对日本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⑵在印度馆中,中国古代高僧玄奘的挂像展示着中印两国悠久的文化交流史。玄奘西游发生在何时?他根据旅途见闻写成了一部书,这部书名叫什么?(4分)
⑶印度尼西亚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竖立3米高的郑和雕像和印度尼西亚传统船只。郑和下西洋是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哪里?你认为印度尼西亚馆今天纪念这段历史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⑷以上三个展馆反映的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材料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5.
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观察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明长城东起 ,西至  ,全长约 公里。(3分)
(2) 识别图A 是 关。(1分)
(3) 秦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与其目的相比有何不同?(4分)

2.选择题(共15题)

6.199×2×0得(  )
7.
下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它的设计取材于我国古代

A. 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B. 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C. 古典乐器战国编钟 D. 喷气式火箭的前身突火枪
8.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
9.
学习了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
10.
一学习小组开展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其收集的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
A.戚继光抗倭B.岳飞抗金
C.郑成功收复台湾D.雅克萨之战
11.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徐霞客游记》
12.
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
A.三省六部制
B.三司
C.行省制
D.厂卫特务机构
13.把如图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mathml#}34{#/mathml#} .

14.
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 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   )
A.闭关锁国政策B.大兴文字狱
C.设军机处D.建立中央册封制度
15.
玉米、甘薯,今天这些大家都熟悉的高产粮食作物其实是从外国传入的。这些农作物传入中国是在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6.120×5的得数末尾有(  )个0.
17.
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自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18.估计702×6的积大约是(  )
19.
(题文)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上网收集了以下几幅图,准备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可能探究的主题是
A.昌盛的秦汉文化
B.辉煌的隋唐文化
C.灿烂的宋元文化
D.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化
20.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判断对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