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东营利津中学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897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11/9

1.综合题(共3题)

1.
(11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2010年1月1日,***发表新年贺词,在贺词中称,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更好的造福两岸同胞。
(1)材料一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人物是__(只填序号)。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__(只填序号)。(2分)
(2)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元朝、明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3)材料二是___(人物)的名言(只填序号),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2分)
(4)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作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2分)
(5)结合材料三,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看法。(2分)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八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朱德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
(2)材料二中“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请举出两例中国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3分)
(3)材料三中***、朱德号召发动什么战役?其结果怎样?(2分)
(4)材料四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3.
(14分)能源是各国最为关注的战略资源,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里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 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机器发明.
材料一: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材料二: 1870年~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单位:万吨)
年代
1870
1900
产量
80
2000
 
材料三:原子能又称核能,1952年,美国尝试利用原子能发电。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到1991年,全球共有420座核电站。
——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受地震波及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3号机组和2号机组分别在3月12日、3月14日和3月15日相继发生氢气爆炸。一时间,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国际社会对辐射泄漏的日益关注。日本核危机有可能演变成全球性安全事件。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2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原子能是第几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哪位科学家?你知道新中国掌握核技术始于哪一事件?(4分)
(4)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2 分)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各国面临哪些共同问题?( 2 分)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 分)

2.选择题(共19题)

4.已知f(x)=x2﹣ {#mathml#}ax{#/mathml#} (x≠0,常数a∈R).
5.已知f(x)=x2﹣ {#mathml#}ax{#/mathml#} (x≠0,常数a∈R).
6.
《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
A.武王伐纣B.齐桓公称霸C.焚书坑儒D.八股取士
7.某温度下,体积和pH都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加水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8.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不可能看到以下哪一情景()
A.王某创办照相馆
B.路人互行鞠躬礼
C.郑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申报》登载了《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
9.
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
A.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10.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这是小阳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写下的一副对联,由此你可判断他学习的知识点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已知函数f(x+1)为奇函数,函数f(x﹣1)为偶函数,且f(0)=2,则f(4)=(   )
13.
为中国夺得第一枚世界冠军奖牌的体育项目是()
A.射击B.游泳C.乒乓球D.体操
14.
一考古队从非洲出发,由西向东去考察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考察顺序是
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恒河流域
③黄河、长江流域
④两河流域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15.
2011年埃及和利比亚因为战乱再度引起世界的关注,这里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他们心中的圣地是()
A.青城山B.麦加清真寺C.布达拉宫D.巴黎圣母院
16.
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即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这项体育盛会的发源地在
A.埃及B.希腊C.古巴比伦王国D.罗马
17.
九(18)班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课题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分别是:《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8.
王明同学正通过因特网下载爱迪生、卡尔·本茨等人发明成果的相关资料,由此你可以判断他正在探究()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
如下图,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   )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①②③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0.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

在I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II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1.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

在I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II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密闭容器I、II、III:

在I中充入1mol CO和1mol H2O,在II中充入1mol CO2 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 CO 和2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