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据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为实现其梦想而进行的实践及其性质?(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标志?(2分)
(3)材料三中“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积极措施。(3分)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1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据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为实现其梦想而进行的实践及其性质?(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标志?(2分)
(3)材料三中“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积极措施。(3分)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1分)
2.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囚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最基本的特点?(1分)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性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3)据材料四指出影响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2分)
材料一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囚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和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1895~1913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最基本的特点?(1分)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根本差异性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3)据材料四指出影响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2分)
2.选择题- (共21题)
3.
“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
如果把中国由完整主权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物体从山崖上坠下的过程,你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所处的位置是
A.崖边 | B.崖底 | C.悬崖的上半部 | D.悬崖的下半部 |
6.
《青年杂志》在其发刊词中留下了这样的言论:“笃古不变之族,日久衰亡;日新求变之族,方兴未已。”这反映了杂志创办者的“求变”主要是针对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7.
“给力”是近年来出现的众多网络流行语之一,意即特别有力的支持,有利于促进事物朝着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最令中国人感到“给力”的时间是 ( )
A.1937.7.7 | B.1931.9.18 | C.1945.8.15 | D.1953.7 |
13.
今年4月8日,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去世,30年前,她来中国与邓小平谈香港问题时,遭到邓小平厉言相对,当她走出人民大会堂大门后心神恍惚,在阶梯上跌倒。让她心神恍惚的原因是邓小平在坚持_____的同时,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一国两制” |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民族区域自治 |
18.
18世纪后半期,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社会变革不包括下列事件中的(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
C.美国独立战争 | D.法国大革命 |
22.
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可以借鉴的共同经验有
①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②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国情出发
③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
①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②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国情出发
③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