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88832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3/4

1.论述题(共1题)

1.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盂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已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胜,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子遗。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東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夏玉成《阳光与闪电:社会变革过程中传统价值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综合材料一、二,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3.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2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13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1932年3月12日《上海及其周边的战斗:与中国军队在一起》
与中国军队在上海开战的日本人并没有预料到会遇上如此顽强的抵抗。
插图:中国士兵们在上海战区挖战壕

1938年5月14日《在敌人的后方骚扰日本军队:在山西的共产党游击队战士》
最近日本军队在山东前线所遭受的重创充分显示了中日战争中游击战的重要性……由共产党部队所组成的八路军已经跟中央政府的军队结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
插图:八路军战士在山西训练使用缴获的反坦克炮

1939年8月12日《在华北抗击日军:训练男子与妇女》
插图:
抗日运动在中国各个阶层都深入人心的证据:五台山上来自西藏和蒙古等寺院的喇嘛们被编入了自卫队
 

1943年4月24日《中国在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在为同盟国的事业从事一项非常珍贵的工作,即在牵制住,并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一支庞大的日本军队。
插图:中国妇女在为美国志愿军“飞虎队”平整飞机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3.单选题(共17题)

4.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材料表明罗马法律注重
A.主权在民
B.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天赋人权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权利法案》形同虚设
B.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C.形成“驴象之争”局面
D.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6.
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国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
A.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D.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7.
德皇威廉二世继任后不久,因与俾斯麦政治路线不同,就迫使俾斯麦辞去了宰相职务。为此英国人画了一幅关于辞退俾斯麦的漫画:下船上岸的导航员(下图)。此漫画内容实质上反映了德意志最主要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的君主专制体制
C.最典型的君主立宪政体
D.议会具有立法权的民主制
8.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通过购买、缴获、自造拥有了更多的新式武器,在太仓、昆山、苏州等地曾出现仿制洋枪的工场。之后,《资政新篇》还呼吁学习科学技术的“堂堂正正之技”。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顽强抵御外来侵略者
C.曾开展近代化的探索
D.开启对外开放的道路
9.
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
B.列强办厂的特权
C.开放的口岸
D.赔款的数额
10.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规定( )
A.违背了清朝外交平等的原则
B.体现了中外完全平等、开放交往的理念
C.凸显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至尊风范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11.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首歌曲描写的最有可能是
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12.
1942年5月,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中美被迫共同开辟“驼峰航线”,这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继续为中国提供战略物资。材料说明
A.美国充分发扬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B.中国抗战得到了同盟国的支援
C.“驼峰航线”适宜做中外联络通道
D.中国抗战主要是依靠外国援助
13.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14.
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这个战略行动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15.
1917年3月15日,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把王朝交给了弟弟。沙皇没有搞清楚,民众的抗议不是仅仅对着他一个沙皇的,而是对整个罗曼诺夫王朝的不满,对整个专制制度不满。第二天,尼古拉二世的弟弟刚刚当上沙皇不到24小时就被愤怒的民众逼下王位。这反映了当时
A.俄国已经出现两个政权
B.无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
C.追求民主成为俄国潮流
D.暴力革命席卷全俄罗斯
16.
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十月革命的爆发原因及影响
B.资本主义在19世纪发展带来的弊端
C.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17.
1964年,中国政府和社团与部分国家政府和社团签订的条约和协定的数量如下:同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71个,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包括未建交的)签订了16个。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外交的重点是社会主义国家
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C.新中国在联合国内的地位提升
D.和平已经取代了战争威胁
18.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下列关于这次国际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会
B.会议重点讨论亚非国家民族独立问题
C.会上中印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
1961年,许多亚非拉国家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A.德国正式分裂
B.古巴导弹危机解决
C.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0.
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经济共同体
D.上海合作组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