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安徽省太和县双庙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874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5/3

1.判断题(共1题)

1.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界。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许多国家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多达70多个。清朝前期,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富”,不需要外洋货物,因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既严格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又严格限制中国商民出海。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2
(1)据材料一,历史上,向唐朝派出遣唐使最多的是哪个国家?清朝前期,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什么政策?
(2)据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可知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加入的国际或地区性经济组织有哪些?(任举一例)

2.综合题(共1题)

2.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材料二  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独立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86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列宁说:“当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后,我们则必须改变。”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的建立与1689年英国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献密切相关?

(2)材料二所述史实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改革有关?这次改革后,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所述问题,美国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3)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政策方面各自做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3.选择题(共13题)

3.
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A. 宣政院
B. 安西都护府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4.
“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D.麦哲伦环球航行
5.
1889年5月,出使美国的清朝政府大臣张荫桓奏请清政府以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皇帝。这面国旗于1900年在全国开始悬挂,直至清朝灭亡。黄龙旗在全国悬挂之际,正值国家危难之时。这里的“国家危难”是指
A.鸦片战争爆发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6.
下面四幅图片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其中属于民用企业的是
A.B.C.D.
7.
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改科举制,废八股,大力兴办教育,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
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
8.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政治制度”应理解为(   )
A.宣传马克思主义B.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C.在思想领域里开展新文化运动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9.
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一心一意地在瓦砾和血泊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时代。” 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应为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C.刘邓挺进大别山D.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0.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中共七大明确规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1.
学习历史要注意归纳与总结。下图是陈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为该板书内容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改革开放
C.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
D.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12.
钱乘旦教授在论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为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而制定的文献有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人权宣言》
A.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②④
13.
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B.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火车的问世
14.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道:“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材料中的“变革人心”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洋务运动
C.启蒙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5.
二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
A.朝鲜战争对经济的刺激B.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C.政治上,保留天皇的统治权D.重视教育与科学技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