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8届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明朝的统治 课堂同步练习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861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4/2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司。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叙述的是何时之事?文中的“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一反映了明朝官制有哪些变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个部门?“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一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这一做法有何作用?
(4)材料二中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这则材料说明了明朝统治的什么特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
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2.选择题(共8题)

3.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4.
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明太祖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5.
七年级二班第一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画像,请你帮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6.
明孝陵是朱元璋的陵墓,位于他称帝的城市。如果你想实地去参观,应该去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开封    D. 洛阳
7.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A.苏州
B.南京
C.松江
D.景德镇
8.
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中约有一半是国外引进的。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小麦
④花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
明朝时期,景德镇以陶瓷举世闻名。最能体现其高超制瓷工艺的是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10.
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