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016中考题分解:第14课_明朝的统治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8587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2/17

1.综合题(共7题)

1.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年》
材料二 明太祖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军机处位于乾清门西,军机大臣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只是跪着“听旨”,然后照皇帝的心意拟成条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下发。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1)材料一所说的“制度”是由谁创立的?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明太祖推行的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
(4)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5)材料一到材料四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① 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注: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注: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默念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始专试诗赋并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明书、明算等。……明朝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②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35号)

请回答:
(1)完成材料一中空格①、②指代的内容。唐代明经科和进士科分别侧重考察哪些能力?
(2)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四,说说科举制度和当代高考制度的共同作用。
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管理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事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秦汉时期,丞相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额“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不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
论点(积极作用)
论据
第一,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
……
秦朝修建①____,隋朝开凿②____,明朝营造北京城等
论点(消极作用)
论据
第一,强化思想文化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
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入股取士,清朝③_____等。
 
6.
(题文)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东方逐渐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明太祖废除宰相以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
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因此,这个政权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专横暴力。
材料二此时西方发生的两件大事是大洋航道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旧大陆的人类因为新大陆的发现,忽然得到了一大批财富。发现这批财富的西欧白人,利用这些财富发展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然后发展为近代的帝国主义。
——以上材料均摘自许卓云著《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朝的政权和皇帝的权力,在中国历朝中是最为绝对的”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大洋航道的开拓和新大陆的发现”这一航海活动历史上称作什么?请列举一位为此做出贡献的航海家。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东方落后的原因。
7.
下列材料摘编自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1923年12月21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三十年以前的学生,他们有一种立志,就是在闭户自读的时候,总想入学、中举、点翰林,以后还要做大官。我今天希望诸君的,不是那种旧思想的立志,是比那入学、中举、点翰林、做大官的志还要更大。中国几千年以来,有志的人本不少,但是他们那种立志的旧思想,专注重发达个人,为个人谋幸福,和近代的思想大不相合。近代人类立志的思想,是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
(1)材料一中“中举、点翰林”所反映的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孙中山希望学生在“立志”时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材料二我读古今中外的历史,知道世界极有名的人,不全是从政治事业一方面做成功的;有在政权上一时极有势力的人,后来并不知名的;有极知名的人,完全是在政治范围之外的,简单的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2)在材料二中,孙中山劝学生们应该如何立志?请从中外科技发展历史上各举出一位“名望高大”的人物。孙中山一生所做的“大事”是什么?
材料三事事都要派人到外国去学,这还不是件耻辱的大事吗?中国派学生到外国去留学,最先的是到美国,次是到欧洲各国,最多的是在日本。极盛的时候,人数有三万多。因为世界上无论哪一国,都没有在同时候派往到一国的学生,有这样多的人数。怎么样去图国家的富强?我们要图国家富强,必须要自己振作精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向前去奋斗。万不可自私自利,只知道要自己到什么地位,不知道国家到什么地位。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务,就是诸君的责任;要诸君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的希望。
(3)当时中国派学生到外国去留学,为什么“最多的是在日本”?结合材料三,谈谈怎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这一目的。

2.选择题(共1题)

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产生以来,封建帝王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与完善。下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②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③忽必烈推行行省制 ④明太祖废除丞相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