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被称为学习历史的金钥匙。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2)观察材料二四幅图片,完成下面表格。
(3)与古代中国明显不同,古代地中海文明有何特点?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2)观察材料二四幅图片,完成下面表格。
序号 | 图1 | 图2 | 图3 | 图4 |
文明成就 | 汉谟拉比法典 | 雅典卫城 | ② | 高架引水桥 |
古代文明 | ① | 古希腊文明 | 古埃及 | ③ |
(3)与古代中国明显不同,古代地中海文明有何特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戊戌变法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戊戌变法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
《时代周刊》是美国的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时代周刊》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内容:
1950年12月11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时代》内文如此描述选择***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列宁说:“通往巴黎的道路经过北京”。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封面为什么红色为基调并配以蝗虫?
1972年3月6日。尼克松的“中国长征”。“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很少有美国总统花这么长时间,整整一个星期,呆在异国他乡,而且,这个国家,甚至还没有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虚拟的敌人。”《时代》周刊如是说。
(2)尼克松要进行“中国长征”的背景是什么?它对中美有何影响?
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故去的***再次登上《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的原因是什么?

1950年12月11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时代》内文如此描述选择***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列宁说:“通往巴黎的道路经过北京”。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封面为什么红色为基调并配以蝗虫?
1972年3月6日。尼克松的“中国长征”。“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很少有美国总统花这么长时间,整整一个星期,呆在异国他乡,而且,这个国家,甚至还没有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虚拟的敌人。”《时代》周刊如是说。
(2)尼克松要进行“中国长征”的背景是什么?它对中美有何影响?
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故去的***再次登上《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的原因是什么?
5.
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上台后亚太政策的变化引起亚太地区的关注,在亚太地区,中美日关系变化对本地区乃至对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三)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九国公约》
材料二(一)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二)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下面是当今常见于各种媒体对几种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材料四由中国发起筹建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将增加多边开发体系的力量,推动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1)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析材料二中文件签署的背景,指出这一时期中美苏三国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状态?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20世纪亚太地区国家关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从其变化中反映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材料一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三)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九国公约》
材料二(一)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二)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下面是当今常见于各种媒体对几种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材料四由中国发起筹建的多边开发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将增加多边开发体系的力量,推动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1)材料一中条约的签订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析材料二中文件签署的背景,指出这一时期中美苏三国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关系状态?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20世纪亚太地区国家关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从其变化中反映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选择题- (共17题)
6.
伊藤在第三轮谈判中透露割地之事,李鸿章答以英国将会干涉,伊藤微笑说:“岂止台湾而已!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与此次割地相关的条约
是( )
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7.
1930年,何应钦曾经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下列诗句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A.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 B.伊除专制百年后,犹补前贤功未成 |
C.抛却十万头颅血,要将乾坤力挽回 | D.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
9.
(题文)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
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
C.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
D.五四运动体现了爱国奉献的精神 |
10.
耕者有其田,既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宣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 |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畅销书是指那些,符合时下大众需求、受到社会大众欢迎且销售量出色的书籍。下列书目中,最有可能成为1957~1966年中国畅销书的是
A.《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一一王铁人》 |
B.《邓小平文选》 |
C.《批林批孔文章汇编》 |
D.《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问题解答》 |
12.
历史学主张史论结合,依据史实做出合理评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 史实 | 评论 |
A | 1953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 促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纷纷建交 |
B |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C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 |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
A.A | B.B | C.C | D.D |
13.
“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他将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有( )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③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 ④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③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 ④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14.
歌德说:“我读到他(莎士比亚)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感谢赐我智慧的神灵。”这里的“奇异的手”指的是( )
A.民主法治 | B.自由平等 | C.天赋人权 | D.人文主义 |
15.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很多革命者的初衷是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但结果却是以革命和人民的名义迎来了独裁统治。下列革命的过程,未曾出现这种情况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法国大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辛亥革命 |
16.
《拿破仑时代》中这样评价拿破仑:“拿破仑个人的影响诚然是可贵的,但是只有顺应正在推进欧洲文明的那些潮流,他的影响才能够起作用。”拿破仑对推进欧洲文明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颁布了《法典》,推进了欧洲的民主法治进程 ②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③发动了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④建立了庞大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有利于欧洲的统一
①颁布了《法典》,推进了欧洲的民主法治进程 ②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③发动了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④建立了庞大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有利于欧洲的统一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③ |
17.
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据此观点,要理解《英雄交响曲》,我们应关注( )
A.文艺复兴 | B.启蒙运动 | C.工业革命 | D.法国大革命 |
18.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该材料说的是工业革命发生的
A.制度因素 |
B.劳动力因素 |
C.市场因素 |
D.资金因素 |
19.
1871年4月,某地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我们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_T具给工人”。可能与该文告相关的是( )
A.宪章运动 | B.俄国农奴制改革 |
C.《共产党宣言》发表 | D.巴黎公社革命 |
21.
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而美国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56%。”据此分析不正确的( )
A.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 | B.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下滑 |
C.苏联的五年计划卓有成效 | D.计划经济体制在此时发挥积极作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