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宜兴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853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3

1.综合题(共4题)

1.
边疆只能在国家疆域的基础上界定,是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中国历史上的边疆,形成于秦汉之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边疆形势一直比较紧张。虽然经过长期努力,有所改观。但在当今国际形势下,我国的边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中国边疆问题:
【台湾问题】
⑴古代史,台湾曾被哪国殖民者侵占?谁最终率军收复了台湾?
⑵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新疆问题】
⑶新疆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是通过设立哪个机构进行管理的?近代新疆曾经遭受外族的入侵,哪一位民族英雄率军收复了新疆?
【西藏问题】
⑷唐初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现在十四世达赖喇嘛流亡海外,且年事已高。1995年,他非法宣布十世班禅转世灵童;2014年,他在接受德国《星期日世界报》专访时称,自己将是最后一个达赖喇嘛,达赖喇嘛这一宗教制度将终结。他的这些做法与清朝开始实行的哪一政策相违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港澳问题】
⑸香港澳门问题得以解决与邓小平提出的哪一基本方针有关?
⑹结合上述问题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中国应该如何捍卫国家主权
2.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完全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大门,他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他们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制滋事。”
——《清高宗圣训》
材料二: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材料三: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体现了乾隆帝的对外思想,在这思想下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外实行什么政策?
(2)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他们前后提出了什么口号?
(3)材料三图一所体现的运动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写出该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4)材料三图二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上的一幅浮雕,描绘的是武昌起义的景象。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什么?
(5)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3.
巨人引领人类改变世界
材料一:

巨人引领人类珍爱世界 材料二:
“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请回答:
(1)瓦特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2)阅读材料一,图B的科学家哪一项发明给人类带来光明?
(3)根据材料二所示,以交通工具的发明为例说“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将下表①②③填充完整,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类别
类别
时间
时间
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发明人
发明人
水路
水路
1807 年
 
    
    富尔顿
陆路
陆路
1825 年
火车机车
史蒂芬孙
 
1885 年
       
卡尔·本茨
航空
航空
1903 年
飞机
 
    
 
(4)爱因斯坦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
德国文学家莱辛说:“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德国前总理勃兰特也曾 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据此回答以下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首战争,勿忘历史】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两幅图片引发了哪两场战争?
【探究根源,反省历史】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德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2)分析材料二,归纳导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
【珍爱和平,纪念历史】
材料三 今年2月26日 第69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
(3)联合国是在哪次会议上成立的?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哪一场战役吗?(1 分)
【感悟和启迪】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中东危机、美国进攻伊拉克、多国轰炸利比亚……你认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至少写出一个)
(5)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2.判断题(共4题)

5.
严复翻译的《海国图志》,宣扬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
6.
1954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7.
(题文)古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法被传播到欧洲后,称为“阿拉伯数字”。(    )
8.
所有的欧盟国家都统一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 )

3.选择题(共17题)

9.
假如你跟随郑和下西洋,下面哪些地区是没有到达的?( )
A.印度洋沿岸B.非洲东海岸C.红海沿岸D.地中海沿岸
10.
《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台湾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本书对当年的台湾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身体认同,其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内容叙述了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使台湾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③④
12.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
A.秋收起义B.北伐战争C.红军长征D.挺进大别山
13.
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4.
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如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D.淞沪会战
15.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但是,在中国民族工业艰难生存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黄金时代”,它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1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A.刘胡兰B.雷锋C.焦裕禄D.王进喜
17.
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
A.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18.
下图为我国一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关于这一特别行政区的历史描述正确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19.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
A.“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发扬中华优秀传统
20.
下图是一则新闻报道中采用的照片,该照片拍摄于1971年的一个重要国际会议上。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
21.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标志的作品是( )
A.《蒙娜丽莎》B.《神曲》C.《圣经》D.《最后的晚餐》
22.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说:“一百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的希望之光……”他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进行斗争并因此获得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他所说的“伟大的美国人”是 ( )
A.华盛顿B.林肯C.艾森豪威尔D.肯尼迪
23.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
A.兴建基础设施B.乞讨风气时尚
C.出现经济危机D.社会道德沦丧
24.
就读于某中学的魏则东告诉同学,他叔叔于1972年曾出国留学,留学的国家是当时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魏则东同学的叔叔留学的国家是( )
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
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D.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4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