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综合题- (共2题)
6.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3)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的发展趋势。由此指出分析历史问题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3)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的发展趋势。由此指出分析历史问题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7.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体现的变化。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材料一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在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体现的变化。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3.选择题- (共11题)
8.
地处苏州河与黄埔江汇合处的外白渡桥是中国最老的钢结构桥梁,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历经三次变迁。

图一是租界工部局建于1856年的木桥,只向华人收取“过桥税”;图二是1876年工部局迫于众怒在原桥近侧造的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图三是工部局于1907年重建的钢结构桥。从外白渡桥的变迁中,我们不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

图一是租界工部局建于1856年的木桥,只向华人收取“过桥税”;图二是1876年工部局迫于众怒在原桥近侧造的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图三是工部局于1907年重建的钢结构桥。从外白渡桥的变迁中,我们不能捕捉到的信息是( )
A.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B.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C.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 D.近代中国国力的提升 |
10.
某中学八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
C.近代化的进步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11.
(题文)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12.
历史结论需要有正确的史实作支撑。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B.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
C.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D.抗美援朝胜利——结束了近代百年屈辱 |
13.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 |
B.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C.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
D.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5.
小刚同学从网上下载的下列材料,并将相关内容的代号分别填入甲乙丙三个文件夹中,其中正确的是( )
①华盛顿②攻打巴士底狱③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④萨拉托加大捷⑤光荣革命⑥克伦威尔

①华盛顿②攻打巴士底狱③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④萨拉托加大捷⑤光荣革命⑥克伦威尔

A.甲:③⑥ | B.乙:①④ | C.丙:②⑤ | D.以上都不对 |
16.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某学生在历史课堂笔记中整理出如下知识提纲:这表明该学生学习的历史内容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 | B.中国戊戌变法 | C.美国罗斯福新政 | D.日本明治维新 |
17.
“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评价的是( )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 B.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相对论 |
18.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
4.填空题- (共2题)
19.
苏州,社会变迁,人民乐居。
(1)吴侬软语中的“先生”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听来亲切,得益于_______革命;
(2)霓虹灯使苏州城夜晚亮如白昼,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这些主要是__________(革命)的成果。
(1)吴侬软语中的“先生”取代“大人”、“老爷”等称呼,听来亲切,得益于_______革命;
(2)霓虹灯使苏州城夜晚亮如白昼,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这些主要是__________(革命)的成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