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
美国的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新的革命策略”指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2.综合题- (共3题)
4.
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存权、发展权的追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治国的理念】
材料一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理念?试举一例说说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革命的宣言】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独立宣言》
材料三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
(2)概括材料二、材料三体现的共同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
【不懈的追求】
(3)《世界人权宣言》指出,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权。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屈辱、抗争(探索)和获得新生的历史。南京见证了这一过程。
下面是编辑中的“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的三张资料卡。参照范例,分别在“抗争(探索)篇”和“新生篇”中填写一个发生在近代南京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限60字。
【治国的理念】
材料一 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政要》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理念?试举一例说说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革命的宣言】
材料二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独立宣言》
材料三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
(2)概括材料二、材料三体现的共同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
【不懈的追求】
(3)《世界人权宣言》指出,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权。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屈辱、抗争(探索)和获得新生的历史。南京见证了这一过程。
下面是编辑中的“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的三张资料卡。参照范例,分别在“抗争(探索)篇”和“新生篇”中填写一个发生在近代南京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限60字。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该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到五年规划期结束之时,工业产量预计要翻一番,农业合作社要加以推广,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将要完成,……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概括材料一所述中国实施五年规划过程中的特点。
材料二 尽管苏联取得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有关苏联五年计划的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说明。
材料一 该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到五年规划期结束之时,工业产量预计要翻一番,农业合作社要加以推广,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将要完成,……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概括材料一所述中国实施五年规划过程中的特点。
材料二 尽管苏联取得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著《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有关苏联五年计划的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说明。
3.选择题- (共11题)
8.
“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方式。这种取代既是文学语言的重建,也是思维的重建。”材料评述的是( )


A.维新变法 | B.科举制废除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9.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
11.
(一九五零年十二月二十五)“要分地了,他们一大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洒满他们汗水的田里,等着乡政干部的到来。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这段农民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
B.掀起了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 |
C.初步建立了新中国工业基础 |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3.
“由此,可以划分出三个职业集团的基础,这三个职业集团是:做工的,打仗的,祈祷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被严格地划分出来了。”材料所述等级现象主要存在于( )
A.古代中国 | B.古代希腊 | C.古代印度 | D.中世纪西欧 |
15.
思想—行动—结果是人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下遵循这一规律的是( )
A.和魂洋才—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
B.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C.民族民主意识—拉美民族独立战争—建立一系列的新兴国家 |
D.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蓬勃兴起—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