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经济秩序是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经济体系和制度的总和,其演变是一个渐进和复杂的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从上面的漫画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世界现代史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一定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材料 国际经济秩序是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经济体系和制度的总和,其演变是一个渐进和复杂的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请从上面的漫画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世界现代史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一定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是在忧患中探索近代中国富强道路的先驱,为实现民主政治,他努力寻找切合中国的宪政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宪政思想。“问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设立议院,“上可集官之智慧,中可听民之意见,下可行立国之政见”。他主张在中国由国会行使立法权、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司法厅行使司法权。但他也认为在三权之上,应设统治权,由君主来掌握。在宪政的核心问题——一个人自由权利方面,他指出“地者积人而成,国者,积权而立,故全权之国强,缺权之国弱,无权之国亡。何为全权?国人各行其国有之权……何为无权?不知权之所在也。无权恶乎起。”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加深,民族面临存亡危机的情势,梁启超认为中国社会内部急需的是团结和秩序,他指出自由是“团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总体而言,在梁启超看来,无论议院还是民权的价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仅仅是追求民族、国家富强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特点。
材料 梁启超是在忧患中探索近代中国富强道路的先驱,为实现民主政治,他努力寻找切合中国的宪政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宪政思想。“问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设立议院,“上可集官之智慧,中可听民之意见,下可行立国之政见”。他主张在中国由国会行使立法权、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司法厅行使司法权。但他也认为在三权之上,应设统治权,由君主来掌握。在宪政的核心问题——一个人自由权利方面,他指出“地者积人而成,国者,积权而立,故全权之国强,缺权之国弱,无权之国亡。何为全权?国人各行其国有之权……何为无权?不知权之所在也。无权恶乎起。”面对西方列强侵略加深,民族面临存亡危机的情势,梁启超认为中国社会内部急需的是团结和秩序,他指出自由是“团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总体而言,在梁启超看来,无论议院还是民权的价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仅仅是追求民族、国家富强的手段。
——摘编自佚名《关于近代中国国家富强道路探索》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特点。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英国1688年革命虽然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使其享有立法大权及财权,但是却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任命官吏的权力。结果,英国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冗官多,效率低,工作混乱。18世纪国会曾多次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19世纪,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提出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议,但在1854年提交国会讨论时遭到以贵族议员为主的多数议员反对而未得到采纳。
在克里木战争期间(1853—1856年英俄战争),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亚伯丁内阁下台。1855年,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实行改革。他未经国会讨论,径以枢密院的名义颁布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在被推荐充任低级官职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选拔。这是一次温和的改革,这种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不如说“只是为了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1870年颁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二道枢密院命令: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规定外交部及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又经过不断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臻完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 英国1688年革命虽然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使其享有立法大权及财权,但是却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国王及大贵族继续掌握任命官吏的权力。结果,英国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造成冗官多,效率低,工作混乱。18世纪国会曾多次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19世纪,代表工业资产阶级要求的自由主义者极力主张改革,提出通过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议,但在1854年提交国会讨论时遭到以贵族议员为主的多数议员反对而未得到采纳。
在克里木战争期间(1853—1856年英俄战争),英国政府机构的混乱及工作效率之低下暴露无遗,亚伯丁内阁下台。1855年,帕麦斯顿就任内阁首相,迫于公众舆论压力实行改革。他未经国会讨论,径以枢密院的名义颁布了文官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在被推荐充任低级官职的候选人中进行考试选拔。这是一次温和的改革,这种考试与其说是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不如说“只是为了淘汰那些不称职的人”,格拉斯顿内阁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1870年颁布了文官制度的第二道枢密院命令: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同时又规定外交部及内务部除外,而且某些高级文官仍可以不经考试而直接由大臣任命。此后又经过不断改革,补充或修正,文官制度日臻完善。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得以推进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史上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代法国统治越南。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越南共产党利用有利时机,号召人民举行起义。9月2日,越南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并宣布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法国为恢复其殖民统治,再次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战后,为了对抗苏联,杜鲁门政府拉拢法国,法国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战争初期,在兵力与武器方面,越南处于不利地位。1950年,中国政府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与越南建交,从此,越南抗法战争获得了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越南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援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有力声援下,最终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对越南本国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世界而言,它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一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的意义。
材料 近代史上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代法国统治越南。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越南共产党利用有利时机,号召人民举行起义。9月2日,越南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并宣布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法国为恢复其殖民统治,再次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战后,为了对抗苏联,杜鲁门政府拉拢法国,法国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战争初期,在兵力与武器方面,越南处于不利地位。1950年,中国政府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与越南建交,从此,越南抗法战争获得了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越南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援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有力声援下,最终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对越南本国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世界而言,它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一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抗法战争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的意义。
5.
学者胡鸿基指出:公共卫生与国家之盛衰有莫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40年的一个大城市居民卫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在很多城市的工人居住密集区里,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的起码预防措施也经常被遗忘;传染病和致命疾病虐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体衰力竭的幸存者成为教区和富裕阶层的沉重经济负担……埃德温·查德威克受上议院委托对工人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于1842年发表《英国劳工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在此基础上,皮尔政府于1843年设立皇家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调查委员会,全面对城市卫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日后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1848年《公共卫生法》颁布,主要内容有: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管理工作;地方政府符合如下情况必须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请愿人数超过地方纳税人数的1/10,或在7年中当地死亡率超过23‰;各地卫生部分负贡当地的供水、清洁、墓地、屠宰场、住房排污等涉及卫生的管理工作。截至1853年底,284个城市中请建立卫生委员会。英国城市卫生状况日趋改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措施的相同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一 根据1840年的一个大城市居民卫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在很多城市的工人居住密集区里,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的起码预防措施也经常被遗忘;传染病和致命疾病虐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体衰力竭的幸存者成为教区和富裕阶层的沉重经济负担……埃德温·查德威克受上议院委托对工人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于1842年发表《英国劳工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在此基础上,皮尔政府于1843年设立皇家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调查委员会,全面对城市卫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日后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1848年《公共卫生法》颁布,主要内容有: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管理工作;地方政府符合如下情况必须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请愿人数超过地方纳税人数的1/10,或在7年中当地死亡率超过23‰;各地卫生部分负贡当地的供水、清洁、墓地、屠宰场、住房排污等涉及卫生的管理工作。截至1853年底,284个城市中请建立卫生委员会。英国城市卫生状况日趋改善。
——摘编自刘成《现代地方行政与司法体系的形成》(原载《英国研究》第3辑)
材料二 民国时期,医学界知识分子对公共卫生进行多方阐述及广泛宣传,国人这方面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政府也逐渐对公共卫生问题给与相当重视,1928年4月,南京因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门独立,设置卫生司,半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行政院下设卫生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央机关中第一个部级卫生行政机构。卫生部下设总务司、医政司、保健司、防疫司、统计司,而且还另设中央卫生委员为设计审议机构,后又陆续增设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麻醉药品经理处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各海关检疫所等机构。至此,中央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已较为完备。1928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均设立卫生处,各市县均设立卫生局,在各大海港及陆路国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地方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系统建立渐趋完备。——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近代公共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措施的相同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3.单选题- (共8题)
6.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它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这表明罗马法。
A.为近代欧洲经济立法奠基 |
B.为近代资本主义确立了政治法规 |
C.维护民主制度且影响深远 |
D.是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历史性产物 |
7.
琉球、朝鲜是清王朝重要的朝贡国。19世纪70年代,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否定朝鲜与中国的藩属关系;但琉球、朝鲜两国却仍向清政府朝贡。由此可知
A.洋务运动未使清朝国力增强 |
B.清政府外交斡旋取得成效 |
C.朝鲜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
D.朝贡体制仍具一定影响力 |
8.
明清之际,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由此可知
A.南方纺织业生产技术远超北方 |
B.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区域特征明显 |
C.北方农产品商品化率高于南方 |
D.北方小农经济“耕”“织”分离 |
9.
在抵制日货发生的1919年至1925年,日本对华商品输出额却创出新高,这其中多为棉织品、糖、煤、纸、木、面粉等。据此可知抵制日货未达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
A.民众缺乏持久的抵制热情 |
B.日本加紧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
C.近代轻工业未获充分发展 |
D.民族工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
10.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该决定主旨是
A.肯定国家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
B.提高农民在实践创新中的积极性 |
C.决定推行农业的生产责任制 |
D.建立适应生产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
11.
1866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在议会提出7英镑选举权的标准,结果在新增加的40万选民中“只有一半是工人阶级,另一半增加的是中产阶级”;改革后的总选民人数是130万,只占当时所有成年男子的1/4。由此可知英国
A.议会改革由工人阶级推动完成 |
B.议会一直是英国国家政治权利中心 |
C.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
D.议会改革后资本家丧失议会主导权 |
12.
近代以来,一方面,要救亡图存,首先要反对西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另一方面,要使中国富强,实现现代化,又要向西方学习,进行思想启蒙,这“一反一学”,使近代中国人面临着二律背反的两难选择。这一现象
A.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
B.说明中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
C.导致中国民族解放异常艰难 |
D.表明中国民族危机异常严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