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写上“A”,否则写上“B”。
(1)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2)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3)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
(4)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5)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到19世纪中期以后,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写上“A”,否则写上“B”。
(1)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2)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3)明中叶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商人列在“士”之后,位置升到第二位。()
(4)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5)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陷入深重的危机。()
2.
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回答问题:
(1)从 到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2)请填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A.
B.
C.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这是因为什么?

回答问题:
(1)从 到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2)请填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
A.
B.
C.
(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是最后还是被当成“弊政”遭废止,这是因为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官职的变化?文中“帝”指谁?
(2)材料中“六部”指哪六部?他们对谁负责?
(3)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官职的变化?文中“帝”指谁?
(2)材料中“六部”指哪六部?他们对谁负责?
(3)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各民族的国家,我国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和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为此某历史兴趣小组就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措施回顾)
(1)分别举出清朝前期加强对西藏、新疆、台湾地区统治的措施各一条。
(分析归纳)
(2)分析上述措施,请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感悟升华)
(3)通过对清朝民族政策的分析,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措施回顾)
(1)分别举出清朝前期加强对西藏、新疆、台湾地区统治的措施各一条。
(分析归纳)
(2)分析上述措施,请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感悟升华)
(3)通过对清朝民族政策的分析,你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1题)
6.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
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
7.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初年政府特别注重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不能反映这一史实的是( )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册封达赖、班禅
C. 设置驻藏大臣 D.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册封达赖、班禅
C. 设置驻藏大臣 D. 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13.
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闭关锁国的政策 |
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
D.军机处的设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