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教育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面貌。
材料一 英国初等教育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斗争而发展,为缓和阶级矛盾,英国给予了工人一些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经济竞争,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187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进行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1876年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1880年教育法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龄定为5-10岁。1891年教育法规定实施免费初等教育。1899年教育法又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2岁。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材料二 自明治维新以来大为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1873年小学就学率只有28.1%,1890年达到50%,到1905年达到96%。1919年以后均为99%。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材料三 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他创办了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德育、智育、体育》-书,译名为《劝学论》。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自强图存,保种保国,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就是要使国家三强:“血气体力之强、聪明智虑之强、德行仁义之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府为什么要改善初等教育状况?
(2)根据材料二可知,日本在哪一时期开始大力普及国民教育,什么时候基本实现?日本普及国民教育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叙述严复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
材料一 英国初等教育伴随着工人阶级的斗争而发展,为缓和阶级矛盾,英国给予了工人一些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技术革新要求工人受到更多的教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与英国开展经济竞争,工人运动也日益激烈。187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进行强迫初等教育,标志着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形成。1876年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1880年教育法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龄定为5-10岁。1891年教育法规定实施免费初等教育。1899年教育法又将义务教育的年龄提高到12岁。到1900年,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
材料二 自明治维新以来大为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1873年小学就学率只有28.1%,1890年达到50%,到1905年达到96%。1919年以后均为99%。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材料三 在维新派中,严复是中国最早的较系统地介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先驱人物。他创办了北京通艺学堂、上海复旦公学等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他翻译了斯宾塞的《德育、智育、体育》-书,译名为《劝学论》。他是首先在我国传播西方资本主义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的维新主义者。严复认为改良中国的社会,自强图存,保种保国,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新民德”,就是要使国家三强:“血气体力之强、聪明智虑之强、德行仁义之强”。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府为什么要改善初等教育状况?
(2)根据材料二可知,日本在哪一时期开始大力普及国民教育,什么时候基本实现?日本普及国民教育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叙述严复在中国近代文化教育领域的地位
2.
海洋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观察下列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英国殖民地示意图谈谈英国成为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具体原因?
(2)依据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指出我国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在改革开放前期,为什么开放地区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海洋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1)根据英国殖民地示意图谈谈英国成为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具体原因?
(2)依据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指出我国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在改革开放前期,为什么开放地区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海洋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3.
材料一 隋唐时期,北方经济恢复后重新回到帝国中心的地位,而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社会经济呈现整体的繁荣上升的态势。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迎来了开放活泼的大唐文化新气象。大唐王朝以相当健康的心态接纳外部世界,并受到外部世界的尊敬。
材料二 1840年时侵略中国的英军战舰虽然主要依靠帆力航行,但也有装备蒸汽机提供动力的。大型木质装甲舰有两层或三层,可装配几十门大炮。在这支舰队里,最大的战舰载炮74门,最小的战舰“阿勒琴”号载炮10门。而清朝水师提督(相当于海军司令)乘坐的战舰是木质帆船,火力还敌不过“阿勒琴”号。
材料三 1971年8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政府绝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否决了“双重代表权案”。并在这届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出现在代表中国的席位上。
材料四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代表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湖心求安全、医护力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分别列举出唐朝的“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英军舰的差别主要是什么?英军军舰的动力方面开始采用了什么新技术?这次战争使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中国的什么决议?在对外交往中关于涉及台湾的问题,中国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才能更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
(5)综上所述,从古到今,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从被尊敬到被欺凌再到被重视,发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1840年时侵略中国的英军战舰虽然主要依靠帆力航行,但也有装备蒸汽机提供动力的。大型木质装甲舰有两层或三层,可装配几十门大炮。在这支舰队里,最大的战舰载炮74门,最小的战舰“阿勒琴”号载炮10门。而清朝水师提督(相当于海军司令)乘坐的战舰是木质帆船,火力还敌不过“阿勒琴”号。
材料三 1971年8月,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政府绝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否决了“双重代表权案”。并在这届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出现在代表中国的席位上。
材料四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代表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湖心求安全、医护力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并分别列举出唐朝的“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英军舰的差别主要是什么?英军军舰的动力方面开始采用了什么新技术?这次战争使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这次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中国的什么决议?在对外交往中关于涉及台湾的问题,中国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政治格局?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做才能更适应当今世界的变化?
(5)综上所述,从古到今,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从被尊敬到被欺凌再到被重视,发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11题)
4.
下列对秦朝、西汉、元朝、清朝时在管理地方的制度方面叙述有误的是( )
A.秦朝政府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 B.西汉政府实行分封制,废除郡县制 |
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和设置宣政院辖地 | D.清朝政府设置将军府管理边远地区 |
6.
20世纪50年代,在山西发现了种类繁多、古朴精美的宋、辽、金戏曲文物,有戏台遗迹、戏剧壁画、出土文物珍品等。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元杂剧发源并成熟于山西。明清时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大梆子戏”,即北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根据材料理解山西戏曲文化正确的是( )
A.山西是成就最高、独一元二的戏曲艺术之乡 |
B.了解古代戏曲文化和欣赏古代戏曲文物只能到山西 |
C.元杂剧形成和发展方面山西的贡献极为重要 |
D.山西“四大梆子戏”是由元杂剧直接转化而成的 |
7.
近代日本军队为了炫耀战功,将定远舰部分舰体结构运回日本,修建了一座“定远馆”,大门还特意挑选了带有弹孔的定远舰的钢板。这是哪一次战争后发生的情况( )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 |
8.
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 |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 |
C.日本侵华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 D.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 |
9.
今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0.
古印度雅利安人经典文献《梨俱吠陀》记载,当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的时候,普鲁沙的口产生了婆罗门,手臂产生了刹帝利,腿产生了吠舍,脚产生了首陀罗。这段记载所描述的是古印度的哪种制度( )
A.中央集权制 | B.宗教组织制度 | C.种姓制度 | D.地方行政区划制度 |
11.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 实 | 推论 |
A | 昭君出塞 | 使汉匈民族矛盾得以永久缓和 |
B | 唐朝孙思邈完成《丹经》 | 使中国火药武器研究领先世界 |
C | 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洋 | 使西班牙成功打通到印度的航路 |
D | 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 | 使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水平达到顶峰 |
A.A | B.B | C.C | D.D |
12.
资本、劳动力、原料、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必备的条件。以下是各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的直接措施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 B.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
C.允许土地头卖,“殖产兴业” | D.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3.
美国史学家罗伯特.E.勒纳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下列条约与材料中“1919”“和平条约”有关的是( )
A.《凡尔赛条约》 | B.《九国公约》 | C.《慕尼黑协定》 | D.《北大西洋公约》 |
14.
1945年2月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雅尔塔会议。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
B.中国首脑与苏美英首脑会晤共同通过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决议 |
C.会议决定取消国际联盟,成立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 |
D.苏联决定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利于加快战争的胜利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