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测2019年上期期末高二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827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由于安妮没有直接继承人,在她之后王位应传给斯图亚特王朝的远亲,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这样就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同时法案还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凡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国国教会;直接依附于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的议员;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有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是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嗣位法”在哪些方面限制了王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嗣位法通过的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技术标准的突出特点有六:广泛性、简约性、推荐性、强制性、无序性、经济性等。一是广泛性。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中央所属单位,而且适用于基层;不仅适用于手工业领域,而且适用于农业、医学、工程建筑、水利交通等经济和社会的行业。二是简约性。古代的技术标准大多是简单约定,按现代技术标准的要求来说是不规范、不完善的,有些也没有形成指标体系。三是推荐性。大部分技术标准没有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必须应用推广,而是具有推荐的性质,提倡鼓励按技术标准做,有关地区、单位、个人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或不采用。四是强制性。有部分技术标准在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必须应用推广。五是无序性。技术标准的管理是无序进行的,没有综合性技术标准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多数技术标准是在社会需求下生产经营单位自愿实行的,有些技术标准的掌握是靠传承进行的。六是经济性。古人在当时落后的经济条件下,还是非常注重节约原料、人力、时间及提高工作效能和增强经济效益的。

——潘志华《谈中国古代的技术标准》

材料二  “泰勒制”创立之后,亨利·福特首先在福特汽车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流水线生产,于1914年组建了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正式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生产率大幅提高,钟内就能生产一部汽车,远远领先于其他同业的水平,以至于当时世界上90%汽车都是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由于福特T型车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稳固,以至于在1917年至1923年之间都没有做过任何广告。1927年停产时,全世界T型车的产量已经超过1500万辆,这个纪录保持了将近一个世纪。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降低,以福特T型车为例,从1908年面世就创了汽车价格的新低——850美元,到1929年,价格降为290美元。福特制将效率置于首位,选用最佳方案来实现既定目标,其最大特征是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计量的数字化。以福特汽车为例,亨利·福特从四个方面改进了其汽车装配线:第一,确立了统一的标准,装配线的所有工人都必须适应这一标准;第二,装配线保证了不同作业间衔接的流畅性,拒绝因作业的前后衔接浪费时间。第三,按照每一岗位完成其工序所需的必要时间设置流水线的运转速度,每一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序。第四,不断创新生产方式优化劳动,加快流水线的运转。

——杨发琼吴志锋杨敏《美国二次工业革命及泰罗制、福特制背后的经济增长逻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技术标准特点产生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技术标准和美国“福特制”的差异。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技术标准化的认识。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单选题(共28题)

4.
在古罗马的时代,契约不只是指经济契约,更重要的是市民与国家订立的政治契约,以及个人从家庭社会中解放出来的身份契约。这反映出罗马法的精髓是
A.罪刑法定,财产私有和社会契约
B.法律至上,社会意志和公法独立
C.公平公正,功利主义与道德至上
D.人格独立,个人本位与意思自治
5.
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登上王位。执政之初,威廉曾一度停止召开内阁会议而依靠一两位近臣来处理国务。1690年初,威廉才首度公开承认召开内阁会议的必要性。作为国家元首及内阁首脑,君主依然掌握着内阁的控制权。这一现象表明
A.英国仍然维持着君主专制制度
B.议会在政治生活中作用很小
C.英国一度成为二元君主制国家
D.民主共和制不适应英国国情
6.
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B.中国外交完全与世界接轨
C.列强在外交上欺凌中国
D.清政府具备近代国家观念
7.
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此后,虽然发生过两次复辟帝制的事件,但均很快失败。历届民国政府不论封建军阀如何独占鳌头,但不少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也参与了政权。这些现象说明
A.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B.共和制在中国的确立异常艰难
C.政治现代化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D.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8.
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
A.两条抗战路线并无根本差别
B.全民族抗战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C.国共对抗战前景均充满信心
D.持久抗战已成为国共两党共识
9.
《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着重阐述了巴黎公社涉及到农民阶级的政治主张:平等的受教育权,使农民的儿子接受免费教育;废除王权,取消官员的高薪,减轻人民的税负,把主要税负放在富人身上;免费诉讼,法官由人民选举;把土地给农民,等等。该文告的意图是
A.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B.寄望获得农民支持
C.揭露私有制的罪恶
D.彻底消灭资产阶级
10.
1983年4月10日,陕西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很长一段时间,法制宣传车、街头的普法宣传单成为陕西人生活中的常见景象。这些现象表明
A.地方政府是推动法制建设的主体
B.法制的恢复重建带来的巨大影响
C.陕西省是中国法制建设的排头兵
D.中国法制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11.
正是在二战的直接推动下才有了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才改变了数百年来世界上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不平等关系,形成了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有主权和发展权,在国际社会中都有发言权的平等关系。这一现象
A.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12.
晚清御史周德润上书,认为“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而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主张“留此余地以役吾民而养吾民”。这反映了
A.农耕社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B.发展工业文明成为社会主流
C.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D.工业化会导致民众大量失业
13.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大隆机器厂就能够生产织布机,到1928年,该厂开始大量制造织布机。到1937年时,大隆机器厂生产的纺织机械已经令英商怡和纱厂的大班“极为注意”,“诚不料中国之大隆厂,竟有如是之优良出品也”。材料表明
A.中国的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B.中国机器制造业能与列强竞争
C.国民政府保护民族机器制造业
D.进口替代思想取得一定的成效
14.
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科学技术推动社会时尚变化
C.纺织技术出现重大革新
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15.
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A.对经济建设的认识回归理性
B.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做法
C.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
16.
罗斯福新政开始后,一部分资本家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在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地说:“这简直是法西斯!”这说明
A.罗斯福向共产主义者立场转化
B.新政借鉴了苏联经济的一些做法
C.罗斯福承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新政造成了美国社会新的不平等
17.
由于取消贸易保护,使得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大量涌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沉重打击发达国家一些相关行业,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被迫不断向外转移在本国没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这不仅会使发达国家丧失许多就业机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本国“产业空洞化”。这说明
A.全球化沉重了打击发达国家
B.全球化使发达国家日趋落后
C.全球化对发达国家也有冲击
D.发展中国家获得飞速的发展
18.
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德国的西门子公司,1996年营业额达118亿马克,但西门子家族只拥有公司股票的4%左右就控制了西门子公司。这些现象表明
A.工人运动的发展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政策调整
B.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结构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
C.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家自身资本相对不足
D.资本社会化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19.
在中国,大到商场酒店,小到接头摊贩,均可以接受基于互联网的支付宝、微信等手机移动支付方式。这一现象说明
A.网络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
B.网络发展便利了人口的流动
C.网络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D.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20.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不断敲打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制造业大国,进行反倾销反垄断调查,威胁对贸易伙伴进行制裁;甚至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中国中兴、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实施制裁。这一现象表明
A.贸易摩擦在当今世界大行其道
B.美国无法继续保持高科技优势
C.经济全球化冲击国家经济安全
D.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利益失衡
21.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朝以来“海禁”
B.民间海外贸易得到官府支持
C.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D.明朝时期海外贸易规模空前
22.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内容
出处
“永宁元年,掸国(今缅甸东北)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后汉书》
“从加那调州(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舶,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吴时外国传》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七郡外夷比(邻),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
《魏略》
 
A.中国与大秦已经有联系
B.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史籍中的大秦信息可采信
23.
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24.
19世纪,英国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音乐会成为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之一,一些音乐厅老板扩大经营范围和场地规模,聘请专业的演出人员,面向广大平民进行收费演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理性休闲方式逐步兴起
B.大众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
C.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
D.休闲活动呈现商业化特征
2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6.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27.
有学者评论说:“《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材料说明宗教改革的发生
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C.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D.推动了历史的向前发展
28.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这从本质上说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后
A.大大改善了欧洲各国的军事装备
B.促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C.导致了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29.
1978年9月16日,听取吉林省委书记王恩茂的汇报后,邓小平说:“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是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下列图片与这一论述相关的是
A.
B.
C.
D.
30.
***的下列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
B.
C.
D.
31.
对下面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新中国导弹研制进度表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2年3月初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酒泉发射场
1962年3月21日
导弹发射失败
1964年6月29日
修改设计后的导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新型号中程导弹的研制工作
1966年底进行首次飞行试验,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
 
A.标志我国导弹技术居世界前列
B.推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C.推动了我国国防实力逐渐增强
D.苏联专家对华援助取得巨大成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