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82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6

1.选择题(共7题)

1.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诵读经典对于我们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B.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C.醉酒驾车者造成了一起起重大交通事故,大家义愤填膺
D.地沟油能够走上我们的餐桌,真令人拍案叫绝
2.

(2014•扬州)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3.

(2014•扬州)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所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4.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B.“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C.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地也开始营造绿化地带,工厂、学校、机关的四周也建造了大量的植物墙。
D.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5.

清凉油具有散热、醒脑、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为C10H20O),下列有关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

6.

清凉油具有散热、醒脑、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为C10H20O),下列有关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    )

7.

今年5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192,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句子默写(共1题)

8.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
 ,绳不挠曲。   ② ,为民者宣之使言。
③我们在看到或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时,可能会联想到《成功》一文中引用辛弃疾的一个名句:  
④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词句是:(2分)
         
⑤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会看到这样雄伟壮丽的景象:(2分)
    
⑥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完整一句。(3分)
人名)曾说过:“         。”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小题1】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小题2】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小题3】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翦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30字)(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