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连云港灌云县龙苴中学初三下第一次中考模拟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805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13

1.综合题(共3题)

1.
某校同学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材料一所述的“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 “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
(5)从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的史实来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3)材料三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中日两国关系变化的趋势并概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二战又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在发展过程中,面对来自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积极应对,有效调整。日本是二战的罪魁祸首之一,它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可是,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废墟,还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4)材料四中,“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备世界经济大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日本为什么能“很快清除战争废墟,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它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3.
史料研究、问题讨论和理论指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的演变,完成下列题目。
步骤一:史料研究
材料一:对德国而言,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同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小结拿破仑的主要历史事迹。分别概括恩格斯和列宁对拿破仑的评价。
步骤二:问题讨论
邓小平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请你联系19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举例说明。(注意:革命与改革要各举一例)
(3)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30年代的美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说明了这一观点,请分别说出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步骤三:理论指导
(4)理论常常是行动的先导。九年级某班以“思想理论演进与近代社会的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下表是其中探究的一部分,请你根据提示填完下表。
反映思想理论变革的重大事件
推动社会变革的相关史实(写出一例即可)
结论:概括思想理论解放与社会发展间关系
世界史
中国史
 
《人权宣言》的颁布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2.选择题(共12题)

4.
陆游诗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村,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B.人民生活丰富多彩
C.民间艺术精湛D.边境贸易繁荣
5.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
6.
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学习技能。下列历史人物分类中,你认为不太合适的一组是
A.蔡伦、毕昇、李春B.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C.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D.张仲景、张骞、李时珍
7.
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8.
2013年4月17日是《马关条约》签署纪念日,我海军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巡航。当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揭开了我国近代化进程的又一场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
C.变法维新运动D.辛亥革命
9.
外电评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会议说:“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是因为这次会议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计划
C.重申了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0.
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
A.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
B.结束中美间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
D.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
11.
伯利克里说:“我可以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他的这种自信源于
A.充裕的物质生活B.雅典的民主政治
C.雅典人的良好教育D.他的非凡领导才能
12.
假期小丁去美国旅游,在美国一地方,他看到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坚守阵地,就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在这儿开始吧!”碑文中的“这儿”是指
A.萨拉托加B.约克镇
C.来克星顿D.纽约
1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民生问题是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所关注的焦点,也是古今中外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民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大力发展教育
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D.提倡文明开化
14.
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 ②重新确立了战后政治版图
③处理战后德国问题 ④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的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
1967年7月1日,欧洲共同体诞生,并于1993年建立欧洲联盟,经过几次扩大后,欧盟成员国现已增至27个。对欧盟的扩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
B.消除了欧洲内部的社会矛盾
C.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
D.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