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总会引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这与中央两会提出的依靠创新推动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思路不谋而合。回望历史,处处留下了这样的痕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纷纷变法,引发了一次变革的浪潮。
——摘自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四中的“它们”指什么?材料认为“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社会的阶级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宋代造船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合理、装饰华美,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大大推动了商业与对外贸易发展。贸易范围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2)南宋时期,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宋代的造船技术与指南针的外传也对欧洲步入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3)上述图片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写照?这一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转型?
(4)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请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说明。
材料一: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纷纷变法,引发了一次变革的浪潮。
——摘自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四中的“它们”指什么?材料认为“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社会的阶级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宋代造船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合理、装饰华美,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大大推动了商业与对外贸易发展。贸易范围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2)南宋时期,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宋代的造船技术与指南针的外传也对欧洲步入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3)上述图片是哪一历史事件的写照?这一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转型?
(4)先进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出现给社会面貌与社会阶级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请以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说明。
2.
外交环境的开启离不开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是他们影响甚至改变了世界,被人永远铭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述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何共同的历史影响?它们表明西汉与明初政府采取了何种对外政策?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1972年,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周恩来的哪一倡议“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什么?
材料三:
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
——《顾维钧回忆录》
(3)材料中“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指什么?
材料四: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
——摘自北师大九年级教材下
(4)材料中的“经济合作计划”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经济援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与回答,针对美国在韩国布置萨德导弹事件,你向外交部长有怎样的理性建议?
材料一:

(1)上述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何共同的历史影响?它们表明西汉与明初政府采取了何种对外政策?
材料二: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参加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1972年,尼克松下飞机后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并动情地说“当我们握手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周恩来的哪一倡议“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什么?
材料三:
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
——《顾维钧回忆录》
(3)材料中“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指什么?
材料四: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
——摘自北师大九年级教材下
(4)材料中的“经济合作计划”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实行经济援助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与回答,针对美国在韩国布置萨德导弹事件,你向外交部长有怎样的理性建议?
3.
2017年3月29日英国政府正式向欧洲理事会递交脱欧通知函,并表示将展开启动有序脱欧程序。今后的一段的时间,欧洲的格局将发生悄悄的变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领先欧洲]
材料一:“确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摘自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相关内容的变为现实后英国逐步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傲视欧洲]
材料二:
(2)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时间,英国在科技方面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委身欧洲]
材料三: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3)英法俄三国最终结成了哪一军事集团?结合材料归纳这三国结成军事集团的主要目的。
[融入欧洲]
材料四: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一开始英国并没有加入。但随着冷战加剧,英国也慢慢感觉力不从心,而且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最终于1973年加入了欧共体。
(4)依据材料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5)从“光荣孤立”到加入欧盟再到启动脱欧,英国与欧洲大陆分分合合。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领先欧洲]
材料一:“确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摘自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相关内容的变为现实后英国逐步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傲视欧洲]
材料二:
时间 | 人物 | 国家 | 成就 |
1687年 | ① | 英国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782 年 | 瓦特 | 英国 | ② |
1825 年 | 史蒂芬孙 | 英国 | 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
(2)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时间,英国在科技方面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委身欧洲]
材料三:20世纪初,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不得不放弃维持欧洲大陆均衡的“光荣孤立”政策,首先与德国的宿敌法国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国也向英国靠拢。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调整了两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此,英法事实上建立了同盟关系。为了共同对付德国,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调整了双方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3)英法俄三国最终结成了哪一军事集团?结合材料归纳这三国结成军事集团的主要目的。
[融入欧洲]
材料四:欧洲共同体成立后,一开始英国并没有加入。但随着冷战加剧,英国也慢慢感觉力不从心,而且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最终于1973年加入了欧共体。
(4)依据材料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5)从“光荣孤立”到加入欧盟再到启动脱欧,英国与欧洲大陆分分合合。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2.选择题- (共10题)
4.
汉藏两族人民世代友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
B.乾隆皇帝确立“金瓶挚签”制度,对西藏的管辖日益加强 |
C.清朝雍正帝建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 |
D.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
6.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列条款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①割让香港岛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7.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的“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应理解为 (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实业救国 | D.五四运动 |
9.
***在《七律·人民解放局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10.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有代表建议要实行12年义务教育。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 )
A.科举制的废除 | B.“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 D.“863”计划的实施 |
13.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的宣言中表示:凡在战胜希特勒主义斗争中给予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国家,均可加入本宣言。这一宣言是( )
A.《人权宣言》 | B.《独立宣言》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联合国家宣言》 |
3.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