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观点。
(2)中国传统文化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在汉朝时期是如何实现的? “以儒学为正宗,融汇释道”中的“道”指什么?
(3)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清中叶以前表现为“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试以宋朝为例加以说明。
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观点。
(2)中国传统文化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在汉朝时期是如何实现的? “以儒学为正宗,融汇释道”中的“道”指什么?
(3)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清中叶以前表现为“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试以宋朝为例加以说明。
2.
改革,是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有许多重大的改革,从目的来说,有的改革以巩固统治为目的,有的改革则以富国强兵、自强御侮为目标;从性质来看,有的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有的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结果来看,有的改革以失败告终,有的则成功地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的俄国以巩固统治为目的进行的是哪一改革?这场改革能为当时俄国“社会的转型”提供哪些有利因素?
(2)19世纪中期的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请指出这场改革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内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此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3)几乎与日本资产阶级改革同时,中国国内进行了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你知道它的名称吗?这场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4)综合以上改革,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改革取得成功?
(1)19世纪中期的俄国以巩固统治为目的进行的是哪一改革?这场改革能为当时俄国“社会的转型”提供哪些有利因素?
(2)19世纪中期的日本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请指出这场改革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内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此次改革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
(3)几乎与日本资产阶级改革同时,中国国内进行了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你知道它的名称吗?这场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4)综合以上改革,你认为如何才能使改革取得成功?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同时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涌现出了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对外开放以来,特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请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试举一例在建国后党的历史上最能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文革”结束初期是如何“打破思想僵化”的?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党和政府在农村是如何“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随后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又做出了什么调整?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五个经济特区中,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代表?
(4)你能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得出哪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材料一:

材料二: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同时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总投资的29%;涌现出了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对外开放以来,特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请用一句话评价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试举一例在建国后党的历史上最能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会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文革”结束初期是如何“打破思想僵化”的?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国党和政府在农村是如何“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随后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又做出了什么调整?
(3)根据材料三,归纳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五个经济特区中,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代表?
(4)你能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得出哪些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壁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国家”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咨文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将进入“碎片化”时代。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黄皮书》
(1)材料一中的“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通过哪次会议实现的?在远东形成的和中国密切相关的“华盛顿会议的协定”具体指什么? “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是通过怎样的国际新秩序得以实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指什么?为了承担“自由国家”守护神的使命,美国在欧洲是如何“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的?美国此举最终推动并形成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
(3)在材料三中,当今“处于一个过渡期”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格局?未来的“碎片化”时代是指世界格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4)结合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你觉得影响国际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中国如何才能在未来的“碎片化”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中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壁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国家”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咨文
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将进入“碎片化”时代。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黄皮书》
(1)材料一中的“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通过哪次会议实现的?在远东形成的和中国密切相关的“华盛顿会议的协定”具体指什么? “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是通过怎样的国际新秩序得以实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分别指什么?为了承担“自由国家”守护神的使命,美国在欧洲是如何“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的?美国此举最终推动并形成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
(3)在材料三中,当今“处于一个过渡期”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格局?未来的“碎片化”时代是指世界格局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4)结合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你觉得影响国际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中国如何才能在未来的“碎片化”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2.判断题- (共5题)
3.选择题- (共8题)
10.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明朝国威的树立 |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
12.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
14.
2016年2月12日,梵蒂冈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与俄罗斯东正教大主教基里尔一世在古巴正式会面,这是自1054年教会大分裂以来,两大宗教领袖千年来的首次会晤。其实,他们信奉的是同一宗教,即( )
A.基督教 | B.佛教 | C.道教 | D.犹太教 |
15.
“第一款,本宪法所授予之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该条文出自下列哪一美国法律文献( )
A.《独立宣言》 | B.1787年宪法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国家工业复兴法》 |
16.
“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引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下列历史人物的贡献与材料描述的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 B.瓦特 | C.爱迪生 | D.贝尔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判断题:(5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