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明德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800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9

1.综合题(共3题)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的三幅图片,请你说出与它们有关的中国古代的三项重大发明。指出图二的发明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3)结合上图谈谈你对科技发展影响的认识。
2.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文者六十二。
材料二 (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怠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唯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材料三 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2)材料三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
3.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开始新设一机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该机构的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清风不识字案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也是顾炎武的甥孙。雍正八年(1730年),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材料一中的“机构”历史上叫什么?它的设立,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分析清朝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选择题(共24题)

4.
北宋时,城市里的“瓦子”是(   )
A.专供演出的圈子B.买卖建筑材料的铺子
C.娱乐兼商业的场所D.专门的商业区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的______节情景。( )
A.元旦B.中秋C.元宵D.寒食
6.
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夜市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有瓦子D.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场
7.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 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
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
A. 西汉时有人用纸写字 B. 唐朝人坐着装有指南针的海船航海
C. 在宋元的战争中使用了火炮     D. 清朝人阅读使用活字印刷的小说
9.
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
②锦衣卫
③东厂
④刑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
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
D.葡萄牙侵略者
11.
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B.
C.
D.
12.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中国的医学源远流长,中医是中国三大国粹之一。下列医药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A.制成“麻沸散”
B.著有《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
D.著有《本草纲目》
13.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14.
(题文)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的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书》D.《农政全书》
15.
如下图是沈阳故宫的十王殿,它说明清朝初年的最高决策机构是()
A.内阁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D.中书省
16.
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
A.选拔廉洁官吏B.阻碍文化发展
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D.强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17.
明清两朝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B.抵抗外族入侵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18.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B.元世祖
C.明成祖D.明太祖
19.
如下图是明朝前期一次远航活动的路线图。这一“远航活动”是指( )
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
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
20.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B.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C.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1.
《台湾通志》“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材料中的“贵国”是指(   )
A.中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
22.
清朝奠定了我国现代版图的基础。下列与清朝巩固边疆有关的是(   )
A.戚继光抗倭B.岳飞抗金C.郑和下西洋D.郑成功收复台湾
23.
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统治B.压制文人C.打击汉人D.钳制思想
24.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  )
A.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B.跟今天我国的疆域一样大
C.不足960万平方公里
D.包括朝鲜半岛
25.
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设宣政院管理西藏
③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
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
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
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27.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