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将乐县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768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6/14

1.判断题(共3题)

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汉朝开始,南宋时完成。
错误: 订正:
2.
1951年新疆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解放。1959年,通过民主改革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错误: 订正:
3.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明整理了一下知识点,并作出评价: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它的性质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的战争。
错误: 理由:

2.综合题(共1题)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3.选择题(共24题)

5.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

6.
北京是六朝古都,有许多名胜古迹,其中被誉为东方建筑艺术结晶的是
A.北京故宫B.圆明园C.承德避暑山庄D.长城
7.

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段奇闻充分说明了(    )

8.

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段奇闻充分说明了(    )

9.

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害怕蒸汽机车的隆隆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段奇闻充分说明了(    )

10.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上海B.福州C.广州D.厦门
11.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斛。”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 (     )

12.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3.
标语是历史事件的缩影。“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一标语反映哪一事件
A.长征B.土地改革C.文革D.抗美援朝
14.

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15.
“九·一八”纪念碑向世人诉说着一段沉痛的历史,这段历史发生于
A.民国18年B.民国19年C.民国20年D.民国21年
16.

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

17.
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18.

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19.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一重大变革有关
A.加强民主建设B.农村经济改革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
20.
小明上网用百度搜索“民主政治、西方文明之源、发祥地”与历史上哪一国有关
A.埃及B.巴比伦C.希腊D.印度
21.

下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图标,该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   )

22.

下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图标,该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   )

23.

下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图标,该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   )

24.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发表B.《权利法案》颁布
C.《国际歌》开始传唱D.《共产党宣言》发表
25.

1915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与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点的是(   )

①“先生,您家小姐生病了”

②“先生,太太嘱咐您勤洗头,否则扎辫子太乱”

③“大人,您何时回来”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26.

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

27.

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

28.

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1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