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在“B”处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请写出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决策?
(2)从材料二中,为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
(3)“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在“B”处召开了哪次重要会议?请写出此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决策?
(2)从材料二中,为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
(3)“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北美自从《阿凡达》之后,电影3D热潮一发不可收拾,近日3D电影中声势最浩大的莫过于经典之作《泰坦尼克号》3D。导演卡梅隆将15年前的经典重制,《泰坦尼克号》3D片于2012年4月10日再次亮相大银幕,来纪念沉船事件100周年。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后沉没。在她的首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泰坦尼克号海难是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同时也是为人熟知的海上事故之一。

(1)泰坦尼克号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计划到美国,此航线最早由谁开辟的?(1分)
(2)从照片上四个烟囱我们知道它是烧煤的,当时为该船提供动力的机器是什么?(1分)
(3)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发出了“CQDMGY”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此项技术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4)今天的3D,主要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三维、立体技术,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分)这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你认为此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1分)
材料二 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学发展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在20世纪,人类曾多次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为核心的人类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摘自百度网
(5)依据材料二内容,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1分)
材料一 北美自从《阿凡达》之后,电影3D热潮一发不可收拾,近日3D电影中声势最浩大的莫过于经典之作《泰坦尼克号》3D。导演卡梅隆将15年前的经典重制,《泰坦尼克号》3D片于2012年4月10日再次亮相大银幕,来纪念沉船事件100周年。
泰坦尼克号是英国制造的一艘在当时世界最大的豪华客轮,于1912年4月首航时撞上冰山后沉没。在她的首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泰坦尼克号海难是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同时也是为人熟知的海上事故之一。

(1)泰坦尼克号从欧洲出发,穿越大西洋,计划到美国,此航线最早由谁开辟的?(1分)
(2)从照片上四个烟囱我们知道它是烧煤的,当时为该船提供动力的机器是什么?(1分)
(3)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发出了“CQDMGY”的无线电呼救信号,此项技术属于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4)今天的3D,主要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三维、立体技术,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分)这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你认为此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1分)
材料二 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学发展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在20世纪,人类曾多次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为核心的人类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摘自百度网
(5)依据材料二内容,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1分)
2.选择题- (共12题)
8.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
B.***思想 |
C.邓小平理论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9.
近代扬州著名学者、文学家有渊博的学识,又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晚年在北京清华大学时期,粮食缺乏,宁可挨饿,拒绝吃美帝国主义的“美援面粉”,他是:
A.郑板桥 | B.吴征镒 | C.何祚茠 | D.朱自清 |
11.
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 B.1956年 |
C.1966年 | D.1978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