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镇江卷)历史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7486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9/1

1.综合题(共3题)

1.
八年级某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10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1972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3分)
(2)材料二中所述的“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创的?(1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2分)这条道路是以谁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创的?(1分)
(4)纵观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的历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2.
2014恰逢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黄埔军校成立、红军长征开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南方视察深圳特区等。为纪念这些历史事件,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开展课外学史活动,收集了一些材料,现邀请你共同探究。(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指出黄埔军校创办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任黄埔军校校长是谁?(1分)
(2)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2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方式。(2分)
(4)材料四中的雕塑“拓荒牛”,体现了深圳特区的一种什么精神?(1分)细读邓小平题词,指出特区主要“特”在哪一领域?(1分)与深圳同时开放的位于福建省的特区是哪一城市?(1分)
3.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选择题(共36题)

4.
《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南宋()
A.重点支持东南沿海开发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的农民负担重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5.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反映了()
A.地方权力增大B.相权不断加强
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不断膨胀
6.下列各组溶液,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
7.
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B.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C.抗击了东南沿海倭寇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8.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B.香港岛
C.台湾D.辽东半岛
9.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0.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水生成。请帮助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⑴取少量CuSO4粉末,向其中滴加几滴水


CuSO4粉末{#blank#}1{#/blank#}

化学方程式:

{#blank#}2{#/blank#}

⑵向盛有无水醋酸的干燥试管中加入CuSO4粉末;另取一支干燥试管,向其中加入{#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


CuSO4粉末{#blank#}5{#/blank#}

实验说明:

{#blank#}6{#/blank#}

⑶将固体氢氧化钠加入盛有无水醋酸和CuSO4的试管里


CuSO4粉末{#blank#}7{#/blank#}

结论:

NaOH与醋酸反应有水生成

11.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水生成。请帮助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结论与化学方程式

⑴取少量CuSO4粉末,向其中滴加几滴水


CuSO4粉末{#blank#}1{#/blank#}

化学方程式:

{#blank#}2{#/blank#}

⑵向盛有无水醋酸的干燥试管中加入CuSO4粉末;另取一支干燥试管,向其中加入{#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


CuSO4粉末{#blank#}5{#/blank#}

实验说明:

{#blank#}6{#/blank#}

⑶将固体氢氧化钠加入盛有无水醋酸和CuSO4的试管里


CuSO4粉末{#blank#}7{#/blank#}

结论:

NaOH与醋酸反应有水生成

12.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3.今有化学反应:

① NaHCO3+NaOH=Na2CO3+H2O;

② NaOH+CO2=NaHCO3

③ 2NaOH+CO2= Na2CO3+H2O;

④ CO2+Na2CO3+H2O =2NaHCO3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表示了上述反应中的一个。

则:OA表示反应{#blank#}1{#/blank#}(选填①②③④等,下同);

OB表示反应{#blank#}2{#/blank#};BA表示反应{#blank#}3{#/blank#}。

14.
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
A.B.C.D.
15.          
16.          
17.          
18.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包产到户”的实施
19.下列生活用品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是(  )
20.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尾气中除含CO2外,还可能含有CO等气体。为确认CO气体是否存在,实验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检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1.我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尾气中除含CO2外,还可能含有CO等气体。为确认CO气体是否存在,实验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检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22.
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
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
23.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地理大发现。从15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下列哪位航海家与“西印度群岛”这一概念有关?( )
A.B.C.D.
24.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之所以能为镜是因为(  )
25.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之所以能为镜是因为(  )
26.
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
A.君主专制B.总统制
C.民主共和国D.君主立宪制
27.下列物质中不具有金属特性的是(  )
28.下列物质中不具有金属特性的是(  )
29.
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B.史蒂芬孙
C.爱迪生D.瓦特
30.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A.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成立
31.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不同之处是()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B.废除了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变了社会性质
32.
某大学世界近代史文学研究室要召开一个探讨俄罗斯名著《战争与和平》的写作艺术研讨会,你认为选择谁的照片挂在会场最合适?()
A.高尔基B.弗朗西斯·培根
C.莎士比亚D.列夫·托尔斯泰
33.
有学者指出,达尔文把传统生物学的某些理论翻了个个儿,这是因为达尔文提出了:
A.进化论
B.神创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相对论
34.阅读下表,综合考虑表格各方面的因素,回答以下问题:

(注:表中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和硬度数值由大到小,表明导热、导电性能由弱到强;硬度由大到小。)

35.
李老师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这一地区是()
A.北美洲地区B.欧盟地区
C.南美洲地区D.大洋洲地区
36.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A.美国经济的滞胀B.苏联的威胁
C.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D.中国的崛起
37.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

①C+O2 __ CO2②Fe2O3+3H2 __ 2Fe+3H2O

③Fe2O3+3CO __ 2Fe+3CO2

④2Fe2O3+3C __ 4Fe+3CO2

⑤CO2+C __ 2CO

38.工业上将赤铁矿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炼铁高炉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

①C+O2 __ CO2②Fe2O3+3H2 __ 2Fe+3H2O

③Fe2O3+3CO __ 2Fe+3CO2

④2Fe2O3+3C __ 4Fe+3CO2

⑤CO2+C __ 2CO

39.
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是以1944年诺曼底登陆为背景拍摄的,参与这次登陆战的军队主要是()
A.英美盟军B.英法盟军
C.美法盟军D.苏美盟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