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三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变法通义》
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请举二例。(2分)
(2)科举制开始于哪一朝代?唐代科举中人们普遍推重的是什么科?(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及近代日本的崛起,请您说说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和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1分)
材料一

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三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梁启超《变法通义》
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请举二例。(2分)
(2)科举制开始于哪一朝代?唐代科举中人们普遍推重的是什么科?(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及近代日本的崛起,请您说说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和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1分)
2.
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14年,他(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合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材料三

(1)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先完成了环球航行?(1分)
(2)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式交通工具,试各举一例。(2分)
(3)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个趋势。(2分)
(4)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1分)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14年,他(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合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材料三

(1)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先完成了环球航行?(1分)
(2)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式交通工具,试各举一例。(2分)
(3)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个趋势。(2分)
(4)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1分)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个制度最终被打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1分)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1分)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个制度最终被打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1分)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1分)
2.选择题- (共18题)
4.
网易2013年3月23日报导,今年春节过后,中国工业及制造业集中地珠三角及广大南方沿海地区,再现人力流失以及招工困难问题。中国是否提前迎来“刘易斯拐点”成为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焦点。中国南方经济完成对北方的越超是在
A.两宋时期 | B.隋唐时期 |
C.魏晋时期 | D.明清时期 |
5.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有{#blank#}1{#/blank#}作用,它的焦距是{#blank#}2{#/blank#}cm.
6.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翻开扬州的古代文化史的画卷,像以上讴歌扬州、赞美扬州的文化艺术作品可谓乱花迷眼,应接不暇。下列扬州历史人物中以兰竹书法闻于当时的是( )
A.李庭芝 | B.郑板桥 | C.朱耷 | D.石涛 |
8.
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闭关政策的推行 |
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
C.中国政局动荡 |
D.航海事业衰落 |
9.2013年5月31日,我区首艘千吨级维权执法专用海监船“中国海监1118”号在梧州顺利下水,这将增强海监队伍在北部湾海域的执法能力.当海监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2017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04周年,孙中山等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 )
A.辛亥革命的成果 | B.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
C.维新变法的成果 | D.国共合作 |
11.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爆动。”下列对这阕词记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 B.南昌起义 | C.九一八事变 | D.辽沈战役 |
14.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寻找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进行了不折不挠的探索和追求。下列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的是( )
A.魏源写就《海国图志》 | B.严复翻译《天演论》 |
C.陈独秀创刊《新青年》 | D.张謇创设大生纱厂 |
15.
带领村民坚持集体致富路线,成就“天下第一村”的原华西村支部书记吴仁宝同志的追悼会,于2013年3月22日在江苏江阴市华西村民族宫大礼堂进行。在中国,村民走集体化的道路开始于( )
A.土地改革运动 |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19.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 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 成功在澳门问题上得到运用 D. 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A. 是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 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 成功在澳门问题上得到运用 D. 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0.
被恩格斯称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著作中,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的是( )
A.《最后的晚餐》 | B.《哈姆雷特》 | C.《神曲》 | D.《复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