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卷(四)(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744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10/28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农村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佐证材料中观点的相关的制度名称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结合所学回答,1992年后,为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2.
制度更新、科技进步和政策调整,都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纵览世界巨变)Z-X-X-K]
材料一: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证。
——《大国崛起•英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导致近代英国崛起的两大事件。
(2)19世纪60年代,一些国家为摆脱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都废除了阻碍其经济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废除旧制度
领导人
A
亚历山大二世
黑人奴隶制
B
 
(横观各国调整)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等通过政策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材料三:“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四: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大国崛起•美国》
(3)材料三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的特点和核心措施。
3.
材料一:二战历程回顾
A此事件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此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此事件直接导致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D此次战役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E此事件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F此次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
材料二: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二次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了两级格局。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红场阅兵
材料四: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
(1)写出上述材料中所描述的六个历史事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的名称。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和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

2.选择题(共9题)

4.
下列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朝商业繁荣,出现了市、坊分开的局面
B.宋朝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
D.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杜绝一切对外贸易
5.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6.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7.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侵略与抗争   B. 近代化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8.
“乡村往昔田园诗般的生活不见了……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这些现象反映工业革命
A.首先发生在德国
B.造成了环境污染
C.降低了生产效率
D.减少了贫富差距
9.
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使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得到缓和
C.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缓和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10.
1929年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包括。
A.结束了一战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
B.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C.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D.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战争危险
11.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在农业方面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整顿银行
D.兴建公共工程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年,英法出卖别国利益换来自己的“和平”。这是指
A.慕尼黑阴谋
B.国会纵火案
C.华盛顿会议
D.珍珠港事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