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德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738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9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___   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推行    制度。
(2)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是指哪个朝代?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3)图三反映的是哪一种行政制度?该制度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
(4)图四是清朝的陆地疆域指出该王朝为加强对西北、西南边疆的控制所设置的机构(官
职)。
(5)今新疆地区和西藏地区分别是从何时起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2.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材料一:

(1)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两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这是出自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的一段话。
(2)这部百科全书的名称是什么?同一时期由李时珍编写的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已经形成,儒家是这一时期的文化高峰之一。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家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3)材料三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3.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校学生会准备召开一次“向英雄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的座谈会。
请你从隋唐宋元明清这段历史长河之中,选取一位令你敬佩、让你感动的英雄,并写出你选择这位英雄人物的理由。(写作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字数不超过50字)

2.选择题(共5题)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 “交子”的出现有利于()
①商业的发展 ②西域地区的开发    ③印刷业的发展 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5.
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壮族B.回族C.藏族D.蒙古族
6.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
A. 《史记》 B. 《资治通鉴》
C. 《宋书》 D. 《二十四史》
7.
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 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A.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设立了锦衣卫、东厂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8.
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