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73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1

1.判断题(共3题)

1.
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将四书五经定为命题范围。
2.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约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
世界三大宗教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的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2.综合题(共4题)

4.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社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方社会的近代化历程中思想的巨变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该运动中英国的杰出代表是谁?同时期中国在思想领域实行什么制度?
(2)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这一时期谁的思想为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上述事件影响下,19世纪末的中国发生了哪一历史事件在当时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3)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该理论的指导下20世纪初的俄国进行了怎样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成为近代哪一革命的指导思想?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至少答两点)
5.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个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16世纪开始的,直到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18世纪的经济“起飞”,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
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三者平等独立,但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
(1)材料一说“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请问此“大变动”指的是秦朝创立的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促进英国18世纪的经济“起飞”的政治改造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1787年宪法》有何重要作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和专制的认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所谓“众所周知”的原因主要是指什么?
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美国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

材料二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也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国家为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四:“一带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阶段①中什么事件使美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下降?美国是怎样度过这次危机的?
(2)材料二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在欧洲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哪一事件有关?
(4)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结合材料四,请你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3.选择题(共11题)

8.
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④D.③④
9.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C.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10.
16-17世纪的西方人眼中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材料中当时西方人看来,哥伦布的发现
①使人类历史进入了欧洲时代 ②有利于西方文明的传播 ③追逐黄金、发财致富 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④
11.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为满足养老服务需要,政府向养老服务机构购买养老服务。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    )
12.
比较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原因都是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都通过立法来巩固革命成果
③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革命后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
下列事件具有民族解放运动性质的是( )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拉丁美洲独立  ③法国大革命 ④印度民族起义  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4.
明治政府将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一些私人资本家,如三井得到了一座煤矿、一家纺纱厂和一家制丝厂,三菱则获得了一家造船厂、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A.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B.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C.明治政府重视发展科技D.明治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15.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的相同点是
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干预经济
C.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
D.尽力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16.
面对经济困难导致的政治危机,列宁选择实施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罗斯福选择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说明
①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有计划经济 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某一社会制度的特有产物 ③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两种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7.
有的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够验证这一结论的是( )
A.面对分裂势力的挑战,美国通过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B.面对一战带来的灾难,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
九年级一班的同学通过学习,对绥靖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归纳了以下几个观点,与事实符合的有()
①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
②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③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④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