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2015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发表战后 70 周年谈话,安倍如何表态受到世界瞩目,中日关系走 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发生过两次大规模 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 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 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 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占 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明文历程》
(1)请回答,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战争爆发的原因。(2)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全表格
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著名战役简表
战役名称 | 时 间 | 指挥者 | 意 义 |
① | 1894 年 | 丁汝昌 | 沉重打击了日本舰队 |
台儿庄战役 | 1938 年 | ② (国民党) | 鼓舞了抗战士气 |
③ | 1940 年 | 彭德怀(共产党) | ④ |
(3)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 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 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综合附料一和上题题表, 从战争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材料二: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政治,情感,和学术。在情感层面,中日两国的历史体验也极不对称。在中国民众看来,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日本是加害者,而在日本民众看来,日本也 是战争受害者
一一《人文历史· 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2.
(12分)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将与图片对应的字母进行连线)(6分)

A-- --- ;B--- --- ;C--- ----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

细心的同学们,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请将出错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6分)
甲() ;乙() ;丙()
(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国家和政策连线。(请考生在答题卡上将与图片对应的字母进行连线)(6分)

A-- --- ;B--- --- ;C--- ----
(2)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针对中美苏三国的经济改革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三个同学的回答:

细心的同学们,甲乙丙三位同学都犯了一个错误,请将出错处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并将正确内容填在横线处。(6分)
甲() ;乙() ;丙()
2.选择题- (共9题)
4.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A. 设立军机处 B. 实行八股取士
C. 制造文字狱 D. 设置厂卫机构
A. 设立军机处 B. 实行八股取士
C. 制造文字狱 D. 设置厂卫机构
5.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对下列表格中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项目 | 以前 | 现在(清末民初) |
日常生活 | 无照相、电影 |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
发式 | 清军入关后男子留有长辫子 | 剪辫子 |
人际称谓 | 老爷、夫人 | 先生、君 |
服饰 | 长袍、马褂、旗装 | 西服、中山装、旗袍 |
A.照相术于20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
B.剪辫子只是人们审美的变化。 |
C.人际称谓的变化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
D.变化后的服饰全盘西化。 |
6.
2015年4月,亚非领导人峰会——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会议在印尼首都举行。关于万隆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各国毫无分歧 | B.美国在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 |
C.会议在中国召开 | D.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7.
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 )
A.体现了平等和公正等民主原则 |
B.适用于生活在雅典城邦的所有人 |
C.在梭伦当政时期发展到顶峰 |
D.是在雅典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中形成的 |
8.
下图是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它是一位少妇的肖像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与典雅,这幅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理性主义 |
B.人文主义 |
C.社会主义 |
D.民族主义 |
9.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临时政府的军队偷偷地去收缴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从而引发人民起义,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被迫逃到郊区的凡尔赛。这组镜头所取材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 B.1776年美国的约克镇 |
C.1871年法国的巴黎 | D.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