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5题)
2.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三大战役。
“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三大战役。
2.综合题- (共2题)
6.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日:“今汉兴,海内一统。"……清康熙帝日:“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庞大帝国”正式建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帝国统一性”采取的经济措施。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止盗”的主要出路是什么?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擎知识,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使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
材料三 多民族与大一统的局面向来为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学者所称颂……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日:“今汉兴,海内一统。"……清康熙帝日:“合天下之心以为心,公四海之利以为利。”
——张传玺《大一统与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庞大帝国”正式建立于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帝国统一性”采取的经济措施。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止盗”的主要出路是什么?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擎知识,列举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促使国家兴盛的主要因素。
7.
经济政策的调整应该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材料一 下图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材料二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 见下图

(1)材料一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面对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败”,列宁作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3)材料三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有何特点?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
(4)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工业化模式有什么共同点?
材料一 下图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

材料二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 见下图

(1)材料一中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面对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败”,列宁作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3)材料三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有何特点?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让人民不再恐惧失业?
(4)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示的工业化模式有什么共同点?
3.选择题- (共12题)
8.
诗词语句能反映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④“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A.③①④② | B.②④①③ | C.②①③④ | D.①④③② |
9.
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有人将下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据此判断下列选项和漫画人物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它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11.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所以我们学界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护公理,务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与该宣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 B.北伐战争 | C.南昌起义 | D.土地革命 |
12.
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下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图中“会议”召开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全国抗日战争时期 |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13.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资金缺,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改变分散的个体劳动,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其描述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 B.“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4.
2014年8月,央视一套在全国首播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本主要从1976年***同志逝世27天后开始,直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为止。可以作为剧中邓小平台词的是( )
A.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B.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目标 |
D.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
15.
下图是《美国军团杂志》1971年10月号封面,描绘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打乒乓球的情形。该图传递的正确信息是( )


A.两国意识形态的对抗 |
B.喃国军事力量的较量 |
C.两国外交关系的改善 |
D.两国经济实力的竞争 |
16.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
A.不同的国情 | B.不同的社会制度 |
C.不同的经济水平 | D.不同的生活习惯 |
18.
19世纪末,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共进退。”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国力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
B.日本应与邻国一起共同复兴东亚 |
C.日本应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D.日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 |
19.
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主动宣布废除自1840年以来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一举动的主要背景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
4.填空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