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2017届初中毕业升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725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综合题(共3题)

1.
加强权利的监督与制衡是一种统治执政之术。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秦朝体现“制衡”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其中具有监察职能的职官是什么?
(2)清朝时期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区的职官是什么?
(3)钱乘旦教授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英国限制“一个人绝对权力”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4)为了把统治者的权力关在笼子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他的这一主张最早在哪部文献得以实践?
(5)请举出我国在过渡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2.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近代以来,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悲歌鸣响】
材料一

(1)图一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图二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哪一条款对中国危害最大?
【屹立东方】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2)结合材料与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 践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一例即可)
【融入世界】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3)材料三中文件签署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大国崛起】
材料四  “一年来,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政府工作报告》
(4)请列举一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经济外交”的成就。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认为影响近现代外交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请看滚滚历史洪流中上演的新“三国演义”。
(1)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党提出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阻碍祖国实现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2)到2017年印度将迎来   周年的独立纪念。当时英国是怎样解决印度独立问题的?
(3)“1990年两德合并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与港澳回归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有何不同

2.选择题(共23题)

4.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现象.关于这一现象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南移的决定性因素B.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南移
C.唐朝时,交子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
(题文)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 )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鉴真东渡   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
下图中①②两段为中俄两国在不同时期的国界,其中确定①段国界的条约是( )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D.中俄《改订条约》
7.
“(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晚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8.
以下改革没有涉及“土地私有” 问题的是 ( )
A.商鞅变法B.1861年改革C.新中国土地改革D.戊戌变法
9.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符合事实的是 ( )
选项
史实
推论
 
抗日战争胜利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新中国成立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长征胜利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
建国后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A.①②④B.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10.
徐州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多次重大战役都围绕着徐州展开。其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此有关的重大战役分别是 ( )
A.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B.台儿庄战役和淮海战役
C.平型关大捷和平津战役D.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11.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20世纪)①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山去,到敌人的后方去;②40年代,到辽沈去,到天津去,到长江对岸去;③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④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以下对该网络段子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段子
解 读
A

抗战时期,延安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
B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C

1953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D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A.AB.BC.CD.D
12.阅读《母亲的心》,完成小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3.阅读《母亲的心》,完成小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选文略有改动)

14.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 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B.在大跃进运动中粮食产量有极大提高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5.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合作社成员名单有自己时,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
16.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是以党代会为主题,对它们各自关键词的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
D.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初级阶段
17.
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 
1947年
5.37亿元
96元
2016年
18 632.6亿元 
241 27元
 
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③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内蒙古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
18.
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它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19.
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可以采取下列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的历史现象是( )
革命史观——早期殖民扩张
文明史观——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
现代化史观——资本主义扩展,落后地区开发
社会史观——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
A.开通丝绸之路B.文艺复兴C.新航路开辟D.郑和下西洋
20.
确定学习主题、归纳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以下四个人物中不能归入“反抗压迫寻找自由”一类的代表人物是( )
A.渥巴锡B.美国国父C.纳赛尔D.克伦威尔
21.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下面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错误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英国宪章运动B.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C.三民主义——武昌起义D.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2.
下图中的三股潮流组成了l9世纪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引发这三股潮流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工业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C.殖民扩张与掠夺D.经济的全球化
23.
2014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记者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下列对于1914和1894的相关历史解读正确的有 ( )
①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邓世昌以身殉国
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1914年德国进攻波兰,一战爆发
④1914年中日都参加了一战协约国一方,当时中国政坛的实际掌权人是孙中山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4.
“以强凌弱”“强权即真理”的强盗思想,至今依然被某些集团和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推崇、实践着,这无疑是人类的悲哀。下列史实中,体现“悲哀”的有 ( )
①《九国公约》的签署  ②《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④科索沃战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5.
下列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一战和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B.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二者“新”的体现相同
C.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领导力量都不相同
D.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26.
下图所示的这次战役
A.导致法国的沦陷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C.是二战的转折点
D.是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