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业水平模拟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720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7

1.综合题(共4题)

1.
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读图并回答问题

(1)据图文信息,依次指出图片中的四位杰出历史人物。
(2)分别概括指出以上人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及其影响。
(3)你怎样认识杰出人物和历史活动的关系?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说“有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次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材料二:  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材料三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布克哈特评论的“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这场运动的思想家推崇什么主义?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这场运动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4)概括上述三场运动的共同性质。
3.
***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旧中国的农民不仅缺乏土地,生活无着,而且国民党保长随时以各种方法争收苛捐杂税相要挟,农民无法承担,导致一户户农民家破人亡。
材料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一次最重大、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改革。因此中国农业迸发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旧中国农民“我是娘养的,命是保长的”的根源是什么?
(2)为什么“在土改基本完成的那一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二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威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甚至连反全球化也经历了一个“反全球化的全球化”过程。
   
图一 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 图二 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图三 西雅图反全球化浪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之所以出现“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世界”的局面,美国所具有的有利因素?
(2)材料二中“当今我们生活在最和平的时期”的论断,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2.选择题(共18题)

5.
“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
A.南北朝时期B.两宋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6.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
A.八百多年B.七百多年C.四百多年D.二百多年
7.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 义和团运动  
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⑥
8.
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民族、民权、民生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
9.
大革命失败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l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    )
A.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D.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0.
青岛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是为纪念一次伟大的学生运动而修建的,在这场运动中,爱国学生喊出了“还我青岛”的口号。以此判断这次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D.武昌起义
11.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  ②五四运动 ③红军长征 ④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12.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B.追求理想C.抗日救亡D.抨击时弊
13.
下图中的蒋介石与***合影,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国民大革命B.长征C.重庆谈判D.西安事变
14.
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16.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是周恩来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7.
下图漫画说明英国确立了新的政体。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文献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
有评论称,若不是林肯改写了美国广大黑人奴隶的命运,就不会有今天的奥巴马。林肯为“改写美国黑人奴隶命运”而签署的文件是(  )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宅地法》D.《解放黑奴宣言》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
C.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D.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打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  )
A.“可持续发展”的思想B.“相互合作”的思想
C.“共同发展”的思想D.“永久和平”的思想
21.
美国《政治周刊》评论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B.削弱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
C.根除了美国经济危机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2.
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联合国作用的加强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D.世界人民厌恶战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