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是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是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2.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选择题- (共3题)
3.
学习两宋时期的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D.统一国家的建立 |
4.
(题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我国西藏,中央派出救援力量帮助西藏灾民。下列属于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进行统治和管辖的史实是()
①设立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的设立
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设置伊犁将军
①设立安西都护府 ②宣政院的设立
③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