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南省五岳八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8711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9/2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
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举两个例子,论述表达清晰)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年,在罗孝全的帮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宗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进展顺利的革命形势,使得洪秀全相当乐观。他继续颁准施行一系列激进的文化政策,如“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难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从而掀起了一场焚烧典籍、扫除偶像的高潮。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做过—些调整与改动,如停止焚书,增设删书衙,不再扫荡庙宇神像等。
材料二  在泛览百家的基础上,他(曾国藩)感到“周末诸子各有极致之诣,农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以管、商之严整,而持之以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也,不可弃也”。……在曾国藩眼里,中学不仅存在弊端,而且应该因时加以更新。“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忌务,以学做炸炮、学造
轮舟等具为下手功夫。”
——成晓军、彭小舟《洪秀全与曾国藩文化观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秀全和曾国藩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洪秀全和曾国藩的传统文化观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单选题(共11题)

3.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古纽塞辟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的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必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材料表明()
A.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B.将军判刑的依据是陶片放逐法
C.雅典政治体现天赋人权思想D.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4.
在美国大选中,不同党派的候选人总是会抨击对手的对华政策。但当其当选总统之后,对华政策并无大的变化,这反映了(  )
A.美国的总统竞选具有虚伪性 B.美国的外交权屈于国会而非总统
C.美国的政党政治已经成熟D.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美两国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5.
在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以女婿和女儿的身份同时继任英国国王。此后,—个不会说英语的德国人以外孙的身份接掌英国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这种在西方历史上司空见惯的现象在中国封建时代则鲜有其例,主要原因是(  )
A.东西方王位继承的方式不同B.中国君主专制的束缚
C.中国宗法制度的约束D.中国理学思想的禁锢
6.
1900年6月,北京政府向英美等十一国同时宣战。当时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召集义和闭民及宣战的诏书扣押。两广总督李鸿章覆电北京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此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提议:一旦北京不保,公举李鸿章任中国大总统以主持大局。材料说明(  )
A.张之洞主张推行总统制B.李鸿章支持反淸斗争
C.晚清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7.
***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材料反映出中共()
A.宣扬敌后抗战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
C.坚持持久抗战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
8.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9.
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先生到了重庆。***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抗日战争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10.
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
A. 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
B. 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
C. 直接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
D. 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11.
下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12.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展望五国”(VISTA)是由越南(Viet Nam)、印尼(Indonesia)、南非(South Africa)、土耳其(Turkey)、阿根廷(Argentina)的英文首字母组成谐音英文单词Vista,意为展望、眺望的意思,被日本《经济学人》认为是将继“金砖四国”之后,成为最有潜力的新兴国家。原“灵猫六国”(CIVETS),正是由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等 6 国国名首字母组成,其共同特点是“有庞大的年轻人口,经济多元、有活力”,被看作是未来新兴的市场及投资焦点所在。材料可以说明
A. 苏联解体的原因    B. 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
C. 金融危机的原因    D. 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13.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
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