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题文)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

材料四: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五: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材料一中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生产的积极性。
(2)写出材料二中的水利工程的名称。
(3)请写出材料三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4)根据材料四概括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
(5)据材料五,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
(6)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出推动粮食生产的有利因素。(至少说出两点)
材料一: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

材料四: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五: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
——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材料一中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民众生产的积极性。
(2)写出材料二中的水利工程的名称。
(3)请写出材料三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4)根据材料四概括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两个主要因素。
(5)据材料五,新经济政策给了农民怎样的“自由自主权利”?
(6)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说出推动粮食生产的有利因素。(至少说出两点)
2.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的梦寐以求的理想。某班同学以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之梦”为主题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近代工业梦)
材料一

(今日建设忙)
材料二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工业“梦之队”)
(1)看到材料一中图1、图2,你能想到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哪一事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图3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图4漫画,可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什么?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道路上,一些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试举一例说明。
(近代工业梦)
材料一

(今日建设忙)
材料二 “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时间 | 国内生产总值 | 工业总产值 | 粮食产量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978年 | 3642亿元 | 1607亿元 | 30477万吨 | 343元 |
2011年 | 47.2万亿元 | 618853.3亿元 | 57121万吨 | 21810元 |
(工业“梦之队”)
(1)看到材料一中图1、图2,你能想到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哪一事件?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图3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图4漫画,可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什么?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三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道路上,一些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试举一例说明。
3.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地区史到全球史]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百年维新]
材料二 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日本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大国崛起》解说词
[走向现代]
材料三 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使英国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新国新梦]
材料四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1)1500年左右发生了什么大事?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一项伟大的成就”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这个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两例并说明各是怎样解决的。
[从地区史到全球史]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百年维新]
材料二 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日本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大国崛起》解说词
[走向现代]
材料三 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使英国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新国新梦]
材料四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1)1500年左右发生了什么大事?据材料一概括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一项伟大的成就”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这个国家”在崛起过程中先后遇到过哪些重大的问题?举两例并说明各是怎样解决的。
4.
(题文)亚太地区是亚洲地区和太平洋地区的简称。最近,亚太地区的朝鲜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许多专家认为,21世纪是“亚太世纪”。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材料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它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结束的? “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哪一事件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苏联对日宣战是履行在哪一会议上的承诺?
(3)“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给亚太地区的日本带来什么影响?
(4)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材料二: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它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结束的? “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哪一事件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苏联对日宣战是履行在哪一会议上的承诺?
(3)“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给亚太地区的日本带来什么影响?
(4)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趋势?
2.选择题- (共6题)
5.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
6.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①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
②清顺治时期册封“达赖”的制度
③清康熙时期册封“班禅”的制度
④清雍正时期设立驻藏大臣
⑤清乾隆时期设置伊犁将军
①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
②清顺治时期册封“达赖”的制度
③清康熙时期册封“班禅”的制度
④清雍正时期设立驻藏大臣
⑤清乾隆时期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④⑤ |
D.②③⑤ |
7.
(题文)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
8.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史实原因的分析。其中原因正确的是()
史实 | 原因 |
①五四运动 | 直接原因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
②红军长征 |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
③西安事变 | 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加紧“剿共” |
④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主要原因是中外反法西斯势力的联合打击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9.
(题文)下列文献颁布跟资产阶级革命有关的是
①《权利法案》 ②《人权宣言》 ③《共产党宣言》
④《联合国家宣言》 ⑤《独立宣言》 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权利法案》 ②《人权宣言》 ③《共产党宣言》
④《联合国家宣言》 ⑤《独立宣言》 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②③⑤⑥ | B.①②③⑤⑥ |
C.①②⑤⑥ | D.①②③⑤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