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礼节体现了时代变迁,礼节也反映出国际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坐到跪)
材料一:如图: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跪与不跪)
材料二: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
(2)材料二所述的“跪”与“不跪”体现了中外在思想上有何差异?
(废除跪拜)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依据材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握与不握)
材料四:如图:

(4)材料四中卿杜勒杜勒下令与美国推行哪一政策有关?1972年的“中美握手”有什么标志意义?中美两国由“不准握手”到“握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握手合作)
材料五:如图:

(5)图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有何特点?
(从坐到跪)
材料一:如图: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跪与不跪)
材料二: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
(2)材料二所述的“跪”与“不跪”体现了中外在思想上有何差异?
(废除跪拜)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3)材料三中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依据材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握与不握)
材料四:如图:

(4)材料四中卿杜勒杜勒下令与美国推行哪一政策有关?1972年的“中美握手”有什么标志意义?中美两国由“不准握手”到“握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握手合作)
材料五:如图:

(5)图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有何特点?
2.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历史上的改革: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途径,改革是化解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2)材料二中俄国的变化是由什么历史事件引起的?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3)开启了材料三中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材料五: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材料一中的“决裂阡陌”指的是什么?该变法对秦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材料二: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 棉花加工(吨) | 治铁(吨) |
1861年 | 30951 | 327610 |
1891年 | 171994 | 992210 |
(2)材料二中俄国的变化是由什么历史事件引起的?
材料三: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颁布改革诏书,发布《五条誓文》:“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3)开启了材料三中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4)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僵化”的模式指的是什么?材料五: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5)如何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新政的实施有没有“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2.选择题- (共10题)
3.
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 | 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 |
C.宋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 |
4.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以身殉国的资料归纳在一起,他们确立的研究主题是( )
A.抗击侵略 | B.对外交往 | C.民族关系 | D.科技创新 |
5.
下列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按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④③② | B.②①④③ | C.①④②③ | D.④①②③ |
7.
这次会战是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在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时间轴上对该事件标注正确的是


A.A |
B.B |
C.C |
D.D |
8.
思想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思想解放运动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是
A.启蒙运动--人们追求民主与自由 |
B.文艺复兴一人们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C.新文化运动一一人们普遍反对民主与科学 |
D.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9.
下列关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1957年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实施 |
B.197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经济特区的建立 |
C.198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是实施了改革开放 |
D.1995年经济增长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0.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论述,完全正确的是( )
A.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条件 |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
C.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D.中共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