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靖江市靖城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703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7/15

1.综合题(共3题)

1.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耕文明时代)
材料一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工业文明时代)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于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的产生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材料四  王明、李建、张红同学对“工业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评价。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
(2)材料二所述现象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回答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工业革命后建立了怎样的生产制度?
(4)写出材料三中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2.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行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发生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材料三 

(3)图一和图二所述内容分别与哪一事件有关?
(4)图一中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以权力约束权力”?写出图一与图二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3.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武帝还大规模展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开发。从总的后果看,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发展了。
——《中国通史·秦汉时期(上)》白寿彝
材料三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
材料四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1)写出材料一中“秦国变法”的名称。据材料一概括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基础。
(2)材料二中武帝时,哪一事件促进了对西北地区的“交通、开发”?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3)从材料三看出,新中国为解决西藏问题提出了哪两种办法?西藏的解放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体现了华夏儿女怎样的情怀?我国在台湾问题上实行怎样的方针?

2.选择题(共8题)

4.
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A.创立科举制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设驻藏大臣
5.
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南京!南京!》 ②《甲午风云》
③《开国大典》 ④《挺进中原》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
6.
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工业企业
B.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C.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D.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进典型是邯郸钢铁总厂
7.
“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天宫一号B.嫦娥一号
C.东方红一号D.神舟一号
8.
如下图为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此次航海活动的结果是(  )
A.到达了印度B.发现了美洲
C.实现了环球航行D.证明了地圆学说
9.
某记录片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风燃机
B.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C.发明电子计算机、发明电话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10.
下列简笔画能够形象反映一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是(  )
A.AB.BC.CD.D
11.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即”载明只为心中,最能体现“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是()
A.发展近代工业B.允许土地买卖
C.加强中央集权D.生活习俗西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