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黄桥东区域七年级下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8699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7/26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在哪一时期?
(2)据材料一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答出其中两点就行)
(3)材料二中图片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4)从古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2.
目前,创新已上升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如今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创新的热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的创新】
材料一:

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古代科技的创新】
材料四: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l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科举考试”创立哪个朝代?
并从依据材料二中概括为什么“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是顾炎武对哪一考试形式的评价?此时的考试考试形式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材料四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这项发明有什么作用?

2.选择题(共13题)

3.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
A.太湖流域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D.黄河流域
4.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一般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
纸币给商业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一位收藏家的藏品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应该是(  )
A.交子B.会子C.美元D.欧元
10.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出自一位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之口,他是(    )
A.戚继光B.岳飞C.韩世忠D.文天祥
11.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废除是在    ( )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2.
某学习小组开展题为《明清时期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路线 ②清政府实行金瓶掣签
③郑成功接受荷军投降图 ④抗倭英雄戚继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3.
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14.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
15.

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在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