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材料二:1757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摘自《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Ⅱ》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基于材料三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材料二:1757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摘自《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Ⅱ》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外交使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3)基于材料三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的平.衡始终在发生着变化。1995年,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率在2.6%和3.0%之间,而亚洲则达到了8.7% 。 1995年,亚洲各国的增长率为:中国10.2%, 韩国9.7%,越南9%,印尼7.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860年英国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一中,1860-1900年欧洲各弧国排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人类哪次重大灾难的发生?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数据分析,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有何特点?你认为到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0.2%原因有哪些?
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时间与排名 | 一 | 二 | 三 | 四 |
1860年 |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1900年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1980年 | 美国 | 日本 | 苏联 | 德国 |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的平.衡始终在发生着变化。1995年,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率在2.6%和3.0%之间,而亚洲则达到了8.7% 。 1995年,亚洲各国的增长率为:中国10.2%, 韩国9.7%,越南9%,印尼7.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860年英国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在第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一中,1860-1900年欧洲各弧国排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最终导致了人类哪次重大灾难的发生?
(3)根据材料三提供的数据分析,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有何特点?你认为到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0.2%原因有哪些?
3.
大国间的会议对世界局势往往产生重大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和图二所示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问题作何态度?这种态度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图四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

(1)图一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和图二所示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问题作何态度?这种态度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图四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
2.选择题- (共15题)
4.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两宋时期,下列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
5.
雄汉盛唐民族兴的光景是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见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体现了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 |
B.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回族 |
C.西汉、唐朝、元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 |
D.《百家讲坛》中“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的主题应为贞观之治 |
7.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秦朝的焚书坑儒 | B.西汉的独尊儒术 |
C.明朝的八股取士 | D.明朝的锦衣卫 |
8.
下列哪一顺序正确反映了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 )
A.《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
C.《南京条约》→《辛H条约》→《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
10.
“夜已深,人不静,家家户户闪着灯;妇女灯下做棉衣,千针万线不放松;男人碾米又磨面……天寒心里热腾腾;为打胜仗人人忙,前后拧成一股绳……”这首民谣反映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党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 B.***主席的正确指挥 |
C.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 D.战争时期解放军物质匮乏 |
11.
《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一幕“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在这个城市上演,这个城市是指( )
A.南昌 | B.南宁 |
C.南京 | D.重庆 |
12.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 D.建立股份制有限公司 |
13.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应该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 B.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
14.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中日邦交正常化 |
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16.
“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材料中的“灿烂星云”指( )
A.理性主义思想 | B.人文主义思想 |
C.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 D.自由主义思想 |
17.
在美国的某小镇有一块独立战争纪念碑,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这个小镇是
A.波士顿 | B.来克星顿 |
C.萨拉托加 | D.约克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