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淮安启明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690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6/12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但到了清朝,这种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2)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3)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成就?
(4)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舰队侵入长江以后,一直开到南京。军舰来往于南通江面时,当地人惟恐英军登陆,纷纷下乡避难。

——清通州(今南通)人刘长华《梓里述闻》

材料二  1894年至1895年发生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上变革的洋务运动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深层面,包括政治体制上学习西方的声音。
材料三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2015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

材料四 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胜利。

——摘自人教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侵略战争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政治体制上学习西方的“声音”指哪一历史事件?试举出两个代表人物。
(3)材料三中“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根据材料四归纳这场战争中国取胜的主要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选择题(共2题)

3.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
②抗战胜利前夕,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中共八大上,提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
④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
“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政府为开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
A.澳门问题B.香港问题C.台湾问题D.少数民族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